[实用新型]一种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82368.7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0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平;王春;马韦刚;侯文;傅晟伟;邱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刘沙粒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性废液 延长杆 套筒 液位触点开关 本实用新型 螺纹管座 排放装置 筒体内部 探头 底端 筒体 操作安全性 废液排放 取样过程 取样系统 筒体顶部 监测筒 进液管 开放端 排气孔 排液管 地排 取样 液位 放射性 体内 停留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孔,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管座,所述第一螺纹管座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触点开关,第一液位触点开关下方设置有位于筒体内部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底端安装有第一探头;筒体内部的顶面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底端为开放端,所述延长杆和第一探头均位于套筒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地监测筒体内的液位高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以判断后端废液排放是否出现异常,确保取样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能够及时地排出,缩短了放射性废液在取样系统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环境累计放射性剂量,保障了取样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一回路水化学监测和控制是核电厂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核取样系统作为一回路水化学监测实现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期间、事故及事故后工况下从各工艺系统中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液体或气体样品,供化学分析和放化分析。在进行液体样品取样时,由于液体样品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剂量水平,存在高度危险性。因此,在取样过程中须尽可能减少放射性废液的产生,并将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及时排往规定的安全位置,以降低取样操作环境的整体放射性剂量水平,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影响。
通常在核电站的核取样系统中均设置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用于收集并排放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
但是,现有核电站核取样系统在取样操作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均是先通过废液收集装置进行收集,待取样操作完成后,再将收集的放射性废液集中排走,这种做法不能将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及时排走,增加了放射性废液在核取样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使得环境的累计放射性剂量水平大幅提高,增加对取样操作人员及环境的辐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核电站取样系统不能将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及时排走,延长了放射性废液在核取样系统中停留时间的问题,实现准确地监测并及时地排放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最大程度减少放射性废液在核取样装置中的停留时间、降低放射性废液对取样操作人员及环境造成的辐射危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放射性废液排放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孔,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管座,所述第一螺纹管座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触点开关,第一液位触点开关下方设置有位于筒体内部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底端安装有第一探头;筒体内部的顶面上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底端为开放端,所述延长杆和第一探头均位于套筒内。
现有技术中,核电站取样系统将取样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液先通过废液收集装置收集,待取样操作完成后,再将废液收集装置中收集的放射性废液集中排走。这种操作增加了放射性废液在核取样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使得环境累积放射性剂量水平大幅提高,增加对取样操作人员及环境的辐射危害。另外,若使用废液排放泵连接取样系统出口端,将废液直接排走虽然可以达到快速排放放射性废液的目的,但是通常不会如此操作,因为,当废液排放泵出现问题,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及时监测、排放放射性废液时,将导致取样系统内放射性废液的堆积,造成严重的核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地监测并及时地排放取样过程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的废液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放射性废液收集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孔。所述进液管用于连接核电站取样系统的排出管道,排液管用于连接废液排放泵,排气孔用于排出筒体内的气体,平衡筒体内外压差,以使放射性废液的液位能够在筒体中正常升降。优选地,进液管位于筒体的上半部分,进一步优选地,进液管的中心线,即母线垂直于筒体的中轴线,进液管的中心线距离筒体上端面的距离为50mm。优选地,排气孔位于筒体顶部,排液管位于筒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82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反应堆回路测温热管道及测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反应堆热屏蔽调整对中专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