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反应堆同位素靶件辐照后活度的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7801.8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8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陈嘉浪;刘吉珍;漆明森;杜毅;程瑛;杨毓枢;王军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件 定位管 测量装置 升降滑块 直线模组 本实用新型 辐照 定位系统 核反应堆 升降系统 同位素靶 活度 伺服电机控制 工作效率高 光栅传感器 近距离操作 测量精准 上下移动 钢丝绳 光栅尺 上端 水中 水面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核反应堆同位素靶件辐照后活度的测量装置,包括靶件定位管、升降系统和定位系统,所述靶件定位管浸设在水中,所述靶件定位管的上端凸出于水面,所述靶件定位管用于放置靶件;所述升降系统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上设置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通过钢丝绳与靶件连接,所述升降滑块由伺服电机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定位系统包括设置在直线模组侧面的光栅尺和光栅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测量装置测量精准度不高、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的问题,同时,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射性同位素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核反应堆同位素靶件辐照后活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主要用于辐照生产大量的高比活度放射性同位素靶件,如钴60、锶 89、碳14、碘131、磷32等,已广泛应用于医用、工业等领域,并且近年来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各领域应用的不同,对放射源活度、形状和几何尺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定量分装前的靶件总活度测定是源生产的必要环节和关键工序,其测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核反应堆辐照后的靶件比活度极高,人员无法直接接触测量,其相关测量工作只能在水下完成。以往传统测量方法是:在核反应堆保存水池上方适当位置,搭建手拉葫芦,并与待测靶件夹具连接,通过拉动葫芦实现靶件在水池中的升降走位,采用钢板尺来实现靶件活性区位置点定位。上述操作全部需要工作人员在靠近保存水池位置完成。这种测量方法操作时间久,导致工作人员存在受到辐射照射的潜在风险,安全性差;距离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靶件总活度测量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核反应堆同位素靶件辐照后活度的测量装置,解决现有测量装置测量精准度不高、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的问题,同时,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核反应堆同位素靶件辐照后活度的测量装置,包括靶件定位管、升降系统和定位系统,所述靶件定位管浸设在水中,所述靶件定位管的上端凸出于水面,所述靶件定位管用于放置靶件;所述升降系统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上设置有升降滑块,所述升降滑块通过钢丝绳与靶件连接,所述升降滑块由伺服电机控制上下移动,所述定位系统包括设置在直线模组侧面的光栅尺和光栅传感器。
优选地,在直线模组上设置有限位开关,保证运动过程中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直线模组、升降滑块、伺服电机、光栅尺和光栅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
测量活度时,需要得到靶件活度的轴向分布曲线。通常情况下,测量点要求布置为各点间隔为10mm,通常情况下一根靶件的测量点多达100个。每个测量点的更换都是人为拉动手动葫芦来实现,不但工作量大,而且耗时长;靶件的坐标示值通过钢板尺来确定,定位精度粗糙,测量的重复性得不到保证,影响靶件活度测量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升降滑块的上下移动,实现靶件的自动升降,进而实现测量点的自动更换,免了操作人员提拉手动葫芦更换测量点的问题,使操作人员能够置身在安全的范围内完成工作,大大减小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同时设置光栅尺,光栅传感器,光栅尺,光栅传感器与直线模组的伺服电机一起组成位移控制闭环,用以实时反馈靶件的位置信息,并进行修正,来实现靶件的精确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靶件定位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如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测量装置测量精准度不高、需要人工近距离操作的问题,同时,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离室导管,所述电离室导管浸设在水中,所述电离室导管的上端凸出于水面,所述电离室导管的下端通过准直管与靶件定位管连通,所述电离室导管的底部设置有电离室,所述电离室的中心对准准直管。
进一步地,准直管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圆管,在第一圆管内均匀灌铅,所述电离室导管和靶件定位管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二圆管,在第二圆管内偏心灌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7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