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77139.6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7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云;刘远宏;李佳喜;颜勇志;胡扬;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子宏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胡凌云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腔 隔板 内筒 引流管 污水处理装置 连通 处理区 户用型 外筒 本实用新型 连通位置 清水区 外腔 分隔 保温防冻 依次连通 依次增大 运行成本 运行稳定 沉淀区 出水管 进水管 进水口 上端 多块 内腔 同轴 下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外筒内设有同轴且横向尺寸依次增大的内筒和中筒,所述内筒和中筒将外筒分隔为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内腔、中腔和外腔;所述内筒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中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内筒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向下伸至内筒进水口的下方,引流管的上端与中腔的顶部连通,引流管与中腔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外腔由多块第二隔板分隔为依次连通的AO处理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清水区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中腔与AO处理区的前端连通,且中腔与AO处理区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隔板另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工艺简洁、运行稳定、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保温防冻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政策对污水处理力度加大,农村自然村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管网投资大、施工困难等问题,急需解决问题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本净化槽工艺不完全适应中国农村水质,且价格昂贵;国内部分类似设备工艺段设计模糊,出水效果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以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同轴且横向尺寸依次增大的内筒和中筒,所述内筒和中筒将外筒分隔为由内至外依次分布的内腔、中腔和外腔;所述内筒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中腔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内筒内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向下伸至内筒进水口的下方,引流管的上端与中腔的顶部连通,引流管与中腔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隔板的一侧;所述外腔由多块第二隔板分隔为依次连通的AO处理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清水区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中腔与AO处理区的前端连通,且中腔与AO处理区的连通位置位于第一隔板另一侧。
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距离内筒底部的距离为内筒总高度的1/4~3/4。
如此,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内筒后,污水中无法降解的固体颗粒沉降至内筒底部,而无法降解的漂浮物浮在水面上,这些沉降物、漂浮物可通过人孔等定期清理。内筒实际为厌氧处理区,污水中的有机物因厌氧反应中的水解和产酸作用,使得废水、污泥得到部分降解,在这个过程中,因大量悬浮物水解成可溶解性物质,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而且出水的BOD5/COD5值有所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去除了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因此该过程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污水在内筒停留一定时间后,处于中部的清液通过引流管流入中腔上方,因中腔内布置有第一隔板,中腔的出水口位于第一隔板另一侧底部,污水在中筒内进行从上到下流动,中筒实际为厌氧接触筒,污水继续在中筒内进行反硝化脱氮过程,停留时间较长,大幅提升反硝化脱氮效果。随后污水依次流过AO处理区、沉淀区和清水区,处理达标后,从清水区排出。
所述中腔的底部与AO处理区的底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AO处理区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好氧处理区、第一缺氧处理区、第二好氧处理区、第二缺氧处理区、第三好氧处理区,相邻处理区之间的连通位置依次上、下交替分布,形成折流结构。
第一好氧处理区、第二好氧处理区、第三好氧处理区内分别设有曝气头,AO处理区的顶部设有气泵,气泵的输出端分别与各曝气头连通。因气泵布置在装置内顶部,气泵吸气,使得在处理装置顶部形成微负压,可减少处理过程中臭气的外溢,提高周边空气环境质量。
第一好氧处理区、第二好氧处理区、第三好氧处理区内分别设有活性填料块。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填料块由球形填料、絮状填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所述沉淀区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沉淀区和第二沉淀区,所述第二沉淀区与清水区通过出水堰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子宏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子宏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77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