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紧器加长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8009.6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7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常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崂山区天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22 | 分类号: | B65B13/22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刘晓娟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柱 加长手柄 锁紧机构 限位卡环 拉紧器 手柄 螺纹通孔 锁紧垫块 锁紧螺杆 锁紧螺母 旋转台 支撑轴 本实用新型 上端中心 上下两端 延伸设置 依次设置 中心轴处 凸出 螺纹 叉杆 对拉 紧器 拉钩 拉紧 锁紧 旋拧 轴处 携带 调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拉紧器加长手柄,拉钩、叉杆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手柄上,限位卡环通过锁紧机构安装在手柄上,锁紧机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固定柱a和固定柱b,固定柱b的上端中心轴处向外凸出延伸设置有支撑轴,限位卡环通过旋转台套设在支撑轴上;固定柱a的中心轴处设置有螺纹通孔,锁紧螺杆通过螺纹旋拧在固定柱a的螺纹通孔内,锁紧螺杆凸出于固定柱a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块,通过锁紧螺母调控锁紧垫块和旋转台之间的间距。对拉紧器形成辅助拉紧功能,有效节省了人力;限位卡环通过锁紧机构进行锁紧,提高了加长手柄的安全性,使得拉紧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操作更加便捷,携带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紧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拉紧器加长手柄。
背景技术
在捆绑或固定货物时多用绳索、铁丝、链条,采用手动人工拉紧的方式来固定,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却很难将货物捆紧。借助拉紧器的拉紧作用进行货物捆绑,即方便又安全。因此,拉紧器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来广泛,但一般的拉紧器的手柄做的比较长而且都为一直杆,这样,拉紧器的体积较大,增加了外包装的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时,拉紧器的拉紧杆一般都加工的比较端,使用时,往往采用加长手柄形成辅助作用。现有的加长手柄结构单一,其在使用时,容易发生脱落移位现象,操作不方便。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拉紧器加长手柄,有效防止加长手柄在拉紧过程中的脱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紧器的拉紧杆较短需要较大的拉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拉紧器加长手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拉紧器加长手柄,包括手柄、拉钩、叉杆、限位卡环和锁紧机构,所述拉钩、叉杆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手柄上,限位卡环通过锁紧机构安装在手柄上,锁紧机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固定柱a和固定柱b,固定柱b的上端中心轴处向外凸出延伸设置有支撑轴,限位卡环通过旋转台套设在支撑轴上;固定柱a的中心轴处设置有螺纹通孔,锁紧螺杆通过螺纹旋拧在固定柱a的螺纹通孔内,锁紧螺杆凸出于固定柱a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锁紧螺母和锁紧垫块,通过锁紧螺母调控锁紧垫块和旋转台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的上端中心轴处向外凸出延伸设置有限位轴,锁紧垫块和限位轴相对应的位置向内凹陷设置有限位孔,限位轴活动卡合在限位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拉钩设置为半圆弧形结构,其自由端部向内凸出延伸设置有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叉杆设置为两根相对排布的弧形杆一端开口且另一端焊接而成的叉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垫块和旋转台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限位卡环设置为圆弧形结构,其一端和旋转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通过拉钩、叉杆和限位卡环安装在拉紧器的拉紧杆外壁上,拉紧器的两端设置有挂钩,通过挂钩挂设在待拉紧的链条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一端设置有销轴,挂钩的另一端向上弯曲延伸呈弧形结构,挂钩的弯曲延伸的轴线方向和销轴的轴线方向呈垂直架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加长手柄,对拉紧器的拉紧杆形成辅助拉紧功能,可大大减少拉紧所需要的拉力,有效节省了人力,同时保证了拉紧力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限位卡环通过锁紧机构进行锁紧,使加长手柄不会出现晃动脱落现象,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加长手柄的安全性,使得拉紧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操作更加便捷,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锁紧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崂山区天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市崂山区天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80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