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催化氧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5800.1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7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肖凡;汤文华;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李玲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槽 电催化氧化 出水循环 进水口 电催化氧化装置 难降解有机废水 本实用新型 回流液进口 承托板 出水口 扩张管 进气口 催化剂床层 等间距交错 回流液出口 颗粒催化剂 充氧效率 连接管道 释放装置 阳电极板 阴电极板 装填 出液口 回流阀 回流液 溶解氧 溶气泵 多块 联通 溶气 催化剂 进口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处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催化氧化装置,包括: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出水循环槽、和回流液溶气‑释放装置。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内的下部设有催化剂承托板,承托板上部装填颗粒催化剂,催化剂床层内安装有多块等间距交错布置的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反应槽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液进口,上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循环槽的进水口相连。溶气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循环槽的回流液出口相连,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大气联通,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扩张管的进口相连;扩张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回流液进口相连,在该连接管道上安装有回流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充氧效率高、反应槽内溶解氧浓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处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催化氧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催化氧化是一种针对废水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去除的技术,其具有氧化分解能力强、运行能耗低、反应过程不投加化学药剂且不产生污泥、能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特点。电催化氧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部电源供电在反应槽内形成直流电场,使反应槽内填充的催化剂在电场作用下感应带电、形成粒子电极,在反应槽主电极和粒子电极的电解及催化作用下,反应槽内水中的溶解氧被转化生成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OH),通过·OH可氧化分解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使之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或CO2和H2O。
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内溶解氧浓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强弱。在现有技术中,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曝气形式主要是在反应槽内催化剂下方设置穿孔曝气管,如专利号为CN201621432736.7、名称为“火电厂脱硫废水有机物去除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采用穿孔曝气形式,气泡粒径较大(1~3mm),使得反应槽内废水的曝气充氧效率偏低、反应槽内废水中溶解氧浓度不高;(2)穿孔曝气管通常设置在催化剂承托滤板下方或催化剂床层内,使得曝气管的检修维护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电催化氧化反应装置的曝气形式进行改进:(1)采用溶气泵对电催化氧化反应槽进行充氧,提高曝气充氧效率和反应槽内溶解氧浓度;(2)取消了现有设计中的穿孔曝气管,简化了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内部结构,使曝气装置的检修维护操作更为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处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电催化氧化装置,包括: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出水循环槽、和回流液溶气-释放装置,其中: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内的下部设有催化剂承托板,催化剂承托板上安装有滤帽;催化剂承托板的上部装填有颗粒催化剂,催化剂床层内安装有多块等间距交错布置的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其中阳电极板通过电缆接至外部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阴电极板通过电缆接至外部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和回流液进口,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上部设有出水口;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出水循环槽的进水口相连,出水循环槽的上部侧壁设有出水口,下部侧壁设有回流液出口;回流液溶气-释放装置包括:溶气泵、扩张管、和回流阀;溶气泵设有进水口、进气口、以及出液口,其中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水循环槽的回流液出口相连,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大气联通,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扩张管的进口相连;扩张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回流液进口相连,在该连接管道上安装有回流阀。
较佳地,相邻滤帽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相邻电极板间的间距为200~600mm。
所述电催化氧化反应槽的长1米、宽0.6米、总高2米,其中催化剂床层高0.8米。
在所述电催化氧化反应槽内,沿长度方向布置1块阳电极板和2块阴电极板,相邻电极板之间的间距400mm。
所述出水循环槽的容积为0.5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5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富氢水生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的EDI纯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