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缆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3361.0 | 申请日: | 2018-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7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朱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普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连接结构 内插芯 本实用新型 连接器本体 压接 电缆 外皮 电缆插入 电缆线芯 电性连接 压接模具 压接套管 接头处 屏蔽层 压接套 线缆 生产成本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结构,一种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外壳、接头和内插芯,外壳内设有内插芯,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电缆插入接头内,使得电缆线芯与内插芯电性连接,并通过压接模具将电缆与接头压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无需压接套,直接将电缆的外皮以及屏蔽层直接和接头压接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线缆和接头处的强度以及性能指标;同时,无需使用压接套管,既方便了工人操作,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在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连接器与电缆的连接普遍采用压接的方式,该压接的方式生产效率高,产品的一致性好,但是现有的常规压接方式需要使用压接套6进行压接(如图1),并且压接时,需要将电缆屏蔽层4、电缆外皮5外翻,这样不仅操作繁琐,还会影响接头处的强度及性能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缆连接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本体包括外壳、接头和内插芯,外壳内设有内插芯,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电缆插入接头内,使得电缆线芯与内插芯电性连接,并通过压接模具将电缆与接头压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壳的轴心与接头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无需压接套,直接将电缆的外皮以及屏蔽层直接和接头压接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线缆和接头处的强度以及性能指标;同时,无需使用压接套管,既方便了工人操作,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压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压接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连接器本体,2—外壳,3—接头,4—电缆屏蔽层,5—电缆外皮,6—压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电缆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1,所述连接器本体1包括外壳2、接头3和内插芯,外壳2内设有内插芯,外壳2的一侧设置有接头3,电缆插入接头3内,电缆线芯与内插芯电性连接,并通过压接模具将电缆外皮5及电缆屏蔽层4直接与接头3压接在一起。其中,连接器本体1的外壳2与接头3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3所示,采用专用压接后尾的模具,与常规的压接压接套的模具是一样的,只是常规的压接压接套管,而本实用新型是直接压接外壳的接头。压接模具分为上、下模,中心线切割成规则六角(尺寸依据外壳后尾尺寸),模具通过气压床或者脚踏冲床形成开模、合模,完成对外壳接头后尾的压接。
本实用新型取代了压接套,直接通过压接模具将电缆的外皮以及屏蔽层直接和接头压接在一起,不再需要将电缆拨开分层,可以有效提升线缆和接头处的强度以及性能指标。同时无需使用压接套管,既方便了工人操作,又节约了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普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普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3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的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耳形鳄咬式并沟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