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60067.4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2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希梯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本实用新型 耳机耳塞 降噪 可塑 可固化材料 慢回弹材料 慢回弹海绵 入耳式耳机 塑形材料 主动降噪 包裹腔 可固化 外延部 耳道 佩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包括入耳罩、包裹腔和外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可使普通耳机转变为入耳式耳机;其次,采用慢回弹海绵材料,或可塑可固化塑形材料可使该耳机实现不同功能,当使用慢回弹材料时,能够起到主动降噪功能,当使用可塑可固化材料时,能够降低耳机对耳道的压力,从而提高佩戴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
背景技术
普通耳机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耳机与耳朵轮廓之间的间隙,造成耳机声音的衰弱,并且普通耳机再佩戴时与耳道的距离过大,同样会出现声音的衰减,因此无法获得最佳的视听效果,但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视听效果而弃用现有的普通耳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其次,现有的入耳式耳塞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深入耳道,如果长时间使用,会造成使用者的耳部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包括入耳罩、包裹腔和外延部;所述的入耳罩前端经所述的外延部与所述的包裹腔前端连接,并且三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入耳罩后端为敞口端;所述的包裹腔为柔性腔体结构;所述的入耳罩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的外延部沿轴线开设有传声孔,所述的包裹腔前端开设有出声孔;所述的通孔,传声孔和出声孔连通;所述的包裹腔顶面开设有上通孔,所述的包裹腔底面开设有下通孔,且所述的上通孔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的下通孔横截面面积;所述的包裹腔后下部开设有安装孔。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外延部为椭圆锥台结构,所述的外延部横截面外径从所述的外延部前端到后端依次增大。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传声孔为椭圆锥台结构,所述的传声孔横截面直径从所述的外延部前端到后端依次增大。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外延部与所述的入耳罩和包裹腔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入耳罩为慢回弹结构或可塑可固化结构中的一种。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通孔、传声孔和出声孔中心线重合。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入耳罩为无端盖的圆锥台壳体结构,且所述的入耳罩周壁外表面为弧形。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入耳罩壁厚从所述的入耳罩前端到后端依次减小。
上述的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其中,所述的包裹腔内腔容积小于待包裹耳机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可使普通耳机转变为入耳式耳机;其次,采用慢回弹海绵材料,或可塑可固化塑形材料可使该耳机实现不同功能,当使用慢回弹材料时,能够起到主动降噪功能,当使用可塑可固化材料时,能够降低耳机对耳道的压力,从而提高佩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普通耳机变降噪耳机耳塞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希梯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希梯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60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滑动调节音量的游戏耳机
- 下一篇:一种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