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7276.3 | 申请日: | 2018-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9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文;杨宝玉;杨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0 | 分类号: | F16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410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盘 移动套 密封圈 内挡边 漫灌 本实用新型 农业灌溉 出水栓 封堵 启闭 栓体 丝杠 螺纹连接丝杠 开关部件 上下移动 外部设置 滴灌口 地连接 可转动 体内部 内挡 下端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包括栓体、丝杠、移动套、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移动套底部具有内挡边;移动套外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漫灌口的直径;栓体顶部螺纹连接丝杠,丝杠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密封盘,第一密封盘下方连接有第二密封盘;第一密封盘位于内挡边上方,第二密封盘位于内挡边下方,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的直径均大于内挡边的内径且小于移动套的内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栓体内设置移动套,利用移动套的上下移动封堵下部的漫灌口,实现漫灌口的启闭;利用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封堵移动套下部的内挡边,来实现滴灌口的启闭;开关部件在栓体内部,防止丢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水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
背景技术
目前,农田灌溉中使用的出水栓主要为大水漫灌式大口径出水栓。而我国在华北以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玉米膜下滴管技术,使用小口径出水栓。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玉米地套种其他作物或间种果树经济林,这就需要使用两种配套的出水栓,单独安装两个出水栓,成本及占地面积太大。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320043052.8″,专利名称为″组合式出水栓″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具有两种口径不同的出水口的出水栓,但是该出水栓只能实现上部出水口的开闭,而下部出水口的开闭需要另外安装球阀。而现实中如果球阀长配到出水栓上,会容易遗失,如果在使用时另行安装,需要随时携带,而且安装复杂,费时费力。
所以,现急需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具有两种口径不同的出水口,且能够实现两种出水口的任意启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解决现有具有上下两种不同口径出水口的出水栓只能实现上部出水口的启闭,下部出水口的启闭需要依赖另外安装球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农业灌溉出水栓,包括栓体、丝杠、移动套、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所述栓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漫灌口,栓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位于所述漫灌口上方,滴灌口的直径小于漫灌口的直径;所述移动套设置在栓体内部,能够在栓体内部上下移动,移动套底部具有内挡边;所述移动套外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与栓体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漫灌口的直径;所述栓体顶部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丝杠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有所述第一密封盘,第一密封盘下方连接有所述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位于内挡边上方,所述第二密封盘位于内挡边下方,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的直径均大于内挡边的内径且小于移动套的内径;所述丝杠顶端固定有转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漫灌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漫灌口的高度相同。
再进一步的,所述滴灌口的数量为一个。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盘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垫。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盘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栓体内设置移动套,利用移动套的上下移动封堵下部的漫灌口,实现漫灌口的启闭;利用第一密封盘和第二密封盘封堵移动套下部的内挡边,来实现滴灌口的启闭;使用方便,开关部件在栓体内部,防止丢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农业灌溉出水栓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栓体;2、丝杠;3、移动套;4、第一密封盘;5、第二密封盘;6、漫灌口;7、滴灌口;8、内挡边;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11、转动块;12、第一密封垫;13、第二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7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