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收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56479.0 | 申请日: | 201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6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树;许建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352200 福建省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袋体 本实用新型 收袋装置 收袋机构 拉袋 撑袋机构 初步定位 夹合组件 外界因素 自动收集 夹持面 前撑杆 偏移 扁状 夹持 夹紧 上套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袋装置,它包括机架、设于机架前侧的收袋机构以及设于机架后侧的撑袋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袋装置,其能对袋体进行自动收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收袋机构上设置有对前撑杆及其上套设袋体进行初步定位的预夹合组件,袋体通过夹紧后呈扁状,增加了拉袋组件的夹持面,并且袋体位置固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保证拉袋组件夹持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袋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菇中有部分种类(如香菇),其传统种植多采用单层结构的菌袋进行培养,现有技术更新为双套袋结构,即将内袋套入外袋内部,并将内袋与外袋的袋口通过热封或其它方式贴合在一起,以形成整体。当菌丝长到一定程度时,去除外袋,保留内袋,内袋利于菌棒的保湿且不易折断,有助于菌丝的培养和长菇,从而提高产量。
现有的双套袋制造多以人工方式实施或半自动化制造,生产效率低下,并且双套袋制成后无法实现自动收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袋装置,其能对袋体进行自动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收袋装置,它包括机架、设于机架前侧的收袋机构以及设于机架后侧的撑袋机构;所述撑袋机构包括用于插入袋体使袋口和袋底呈前后延伸设置的前撑杆以及驱动前撑杆前移至袋底并继续带动袋体移动至收袋机构处的撑袋驱动组件;所述收袋机构包括用于初步定位前撑杆及其上套设袋体的预夹合组件、对预夹持的袋体进行再夹持并向前侧抽拉的拉袋组件以及设于拉袋组件运行轨迹下侧的收袋箱。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收袋机构上设置有对前撑杆及其上套设袋体进行初步定位的预夹合组件,袋体通过夹紧后呈扁状,增加了拉袋组件的夹持面,并且袋体位置固定,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移,从而保证拉袋组件夹持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2.扁状插置头前端左右侧设有缺口,缺口与夹持槽相对应,袋体通过前撑杆送至预夹合组件时,受到张力作用,袋体不会贴合在缺口内沿,而在缺口区域形成仅有袋体的夹持区,其与夹持槽相对应,配合拉袋组件上的夹持部可实现精确夹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收袋装置实施例运用于食用菌菇棒自动化双套袋制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收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图5是收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抽拉状态)。
图6是前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架、2取袋机构A、21上吸盘A、22吸盘动力件A、23下吸盘A、24储袋箱A、3取袋机构B、31上吸盘B、32吸盘动力件B、33下吸盘B、34储袋箱B、4撑袋机构、41前撑杆、42热封内模、43撑袋驱动组件、44热封压块、45热封动力件、46扁状插置头、461缺口、5取袋驱动机构、51固定支架、52联动板、53取袋动力件、6升降供袋机构、7收袋机构、71预夹合组件、711夹板、712间隙、713夹持槽、72拉袋组件、721滑动座、722拉袋动力件、723夹持部、724夹合动力件、73收袋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袋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收袋装置,它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前侧的收袋机构7以及设于机架1后侧的撑袋机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56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菌透气组合式瓶盖
- 下一篇:一种可营造平菇生长环境的智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