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错并联并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45837.8 | 申请日: | 201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勋;胡建雨;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管 电感 二极管 一端连接 源极 本实用新型 并网逆变器 第一开关 交错并联 直流母线 逆变器 漏极 大功率场合 无桥臂直通 总谐波失真 阴极 正极 并网电流 电路可用 反向恢复 体二极管 阳极连接 电网 负极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错并联并网逆变器。该逆变器中,直流母线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和电网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七开关管的源极和电网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电路可用于大功率场合,且并网电流总谐波失真小、无桥臂直通、无开关管体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可靠性高,可广泛应用于逆变器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错并联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并网逆变器是实现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接口,能够将能量从直流侧传输到电网。现有的并网逆变器通常采用全桥结构,这种结构拓扑简单,控制方案成熟,但由于开关管存在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通常无法工作在连续模式,因此功率等级较低,并且全桥结构存在直通问题。现常用的LCL 滤波器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流高频分量,可实现在电感值较单电感L滤波器小得多的情况下达到相同的滤波效果,但其存在三阶系统,易引起输出振荡的特性,系统稳定性低。因此如何提高逆变器功率等级,降低并网电流THD成为本行业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交错并联并网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交错并联并网逆变器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本实用新型电路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直流母线的正极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直流母线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和电网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七开关管的源极和电网的另一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路具有的优势为: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了交错并联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密度,降低了并网电流的总谐波失真。并且无桥臂直通问题,可靠性高,开关管无反向恢复问题,可减小散热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交错并联逆变器。
图2a~2h为电网电压正负半周内电路模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符号或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或理解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45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开关、半桥桥臂电路结构及整流电路
- 下一篇:一种紧凑的高压开关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