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结索控制式浮体追日发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5912.2 | 申请日: | 201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9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阳光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家庆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F24S20/70;F24S25/50;F24S25/70;B63B3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结 角落部位 浮体框架 卷线装置 锚部 太阳能发电模块 发电设备 可卷绕 控制式 浮体 穿过 本实用新型 连结元件 可转动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结索控制式浮体追日发电设备,包括:浮体框架组合;太阳能发电模块,具有第一至第四角落部位;中柱,安装于浮体框架组合上,并可转动地支撑太阳能发电模块;多个连结元件,连结中柱及浮体框架组合;第一及第二卷线装置,设置于中柱;第一连结索组,连接至第一角落部位及第三角落部位,并可卷绕于第一卷线装置上;第二连结索组,连接至第二角落部位及第四角落部位,并可卷绕于第二卷线装置上;以及第一至第四弹性锚部,固定于浮体框架组合,其中第一连结索组穿过第一及第三弹性锚部,而第二连结索组穿过第二及第四弹性锚部,以形成两W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体追日发电设备,且特别涉及一种连结索控制式浮体追日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有分固定式与追日式两种。这两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大都固定于地面或建筑物上,来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然而,在地面或建筑物空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设置这些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场合实在是越来越受限制。
对于水产养殖业者而言,能提供的广大的资源是水面,现有大部分都是设置固定式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利用打桩或利用箱型浮筒将固定式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固定在水面上,故无法执行追日发电的功能。此外,这些装置需要利用多个箱型浮筒来当作基座,这些箱型浮筒的固定需要很多人力及物力,且无法有效地扩充成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浮体追日发电设备,即可解决长久以来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结索控制式浮体追日发电设备,不但可以简化设置程序,更可提供方便的发电面积扩充的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结索控制式浮体追日发电设备,它包括:
一浮体框架组合,其浮动设置于一液体上;
一太阳能发电模块,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具有第一角落部位、第二角落部位、第三角落部位和第四角落部位;
一中柱,所述中柱的一第一端安装于所述浮体框架组合上,所述中柱的一第二端枢接于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的一底部的一中间部位,用于转动地支撑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
多个连结元件,各所述连结元件连结所述中柱的所述第二端及所述浮体框架组合,以稳固所述中柱;
第一卷线装置及第二卷线装置,设置于所述中柱;
一第一连结索组,具有一连接至所述第一角落部位的第一端及一连接至所述第三角落部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结索组可卷绕于所述第一卷线装置上;
一第二连结索组,具有一连接至所述第二角落部位的第一端及一连接至所述第四角落部位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结索组可卷绕于所述第二卷线装置上,其中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卷线装置及所述第二卷线装置的一者或两者,以调整所述太阳能发电模块的方位角度;以及
第一弹性锚部、第二弹性锚部、第三弹性锚部和第四弹性锚部,固定于所述浮体框架组合,并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角落部位、第二角落部位、第三角落部位和第四角落部位,所述第一连结索组穿过所述第一弹性锚部及第三弹性锚部,以形成一 W形结构,所述第二连结索组穿过所述第二弹性锚部及第四弹性锚部,以形成另一 W形结构。
所述浮体框架组合包括:
多个纵长形空心管,由多个十字形部分所构成;以及
多个直线状中空管,沿着所述多个纵长形空心管的宽度方向将所述多个纵长形空心管串连组合成网格状的框架。
各所述纵长形空心管的多端为封闭端,且各所述直线状中空管的两端为封闭端。
所述浮体框架组合还包括多个网状底板,铺设于所述网格状的框架上,用于支撑维修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阳光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家庆,未经太阳光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家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5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