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富氢水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30493.3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477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萍;刘兴军;陈信任;柳玉恒;邹宏伟;林开瑞;张锦彬;黄艺雄;郭毅慧;卢勇;韩佳甲;杨水源;施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B01F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游学明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装置 富氢水 水解制氢 氢气 纳米孔 疏水 细化 陶瓷 本实用新型 氢气利用率 可重复 氢气泡 容纳腔 上下盖 渗水性 水反应 放入 粉体 隔层 溶氢 水中 装入 应用 电源 水体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氢水制备装置,其包括陶瓷细化片、疏水纳米孔膜、粉体容纳腔、渗水性隔层及上下盖。使用时将水解制氢材料装入富氢水制备装置,并将富氢水制备装置放入水中,水解制氢材料就会与渗透进来的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通过疏水纳米孔膜与陶瓷细化片产生微纳氢气泡,并迅速溶于外部水体中,制得富氢水。其氢气利用率高,溶氢效果好,制备装置使用方便不需要电源并可重复应用,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氢水的制备技术,具体为一种利用水解制氢材料与水制氢作为氢气源的富氢水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富氢水,又名水素水,即溶入适量氢气的水。加入氢气的水具有很强的还原功能,可以中和身体血液和细胞里的活性氧(自由基)。富氢水抗氧能力优秀,其负电位可达-300~-500mv(以0为中位,负数数值愈大,代表抗氧能力愈强),超过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绿茶酚等人类已知的抗氧化剂。其集高氢量、弱碱性、负电位为一体,可以平衡身体酸碱度,有效防止多种疾病。
目前富氢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1)氢水棒,又称水素水棒。由日本引入。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将氢水棒放入装有饮用水的容器中,氢水棒周围就会产生氢气小气泡。使用时,由于氢气很容易从水中逸出,会造成氢气的浪费。另外镁粒子易被氧化,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效果明显下降。需要定期清洗,否则棒体内易滋生各种细菌。(2)富氢水机(滤芯式),里面装有PP棉、活性炭、镁粒子或者托玛琳等滤芯,当水流经过镁粒子滤芯或者托玛琳微电解滤芯时,产生微量氢气随水流一起流出。这种富氢水机基本上都是在家用净水机的基础上装有金属镁粒子滤芯或者托玛琳微电解滤芯而已。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里面的镁粒子滤芯易被氧化,效果明显下降。而且水流和滤芯的接触时间很有限,氢气含量极微。(3)电解式富氢水机,采用电解水的方法,通常我们说的电解水机就是其中一种,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电解水一直被认为可以针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效果。自从发现氢分子医学效应以后,目前认为电解水效应的本质也是氢气效应。电解富氢水机的电极很关键,劣质电极很容易被氧化且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因电解而增多。(4)瓶装或者袋装富氢水,这种成品富氢水,是通过特殊工艺将高纯度的氢气溶解在纯净水或者其它矿泉水中,然后密封在容器里而制成。但这种方法成本高,且氢气容易在储存过程中逃逸。
目前,随着水解制氢材料的发展,用水解制氢材料制备富氢水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种方法是通过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物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包括硼氢化物及活泼金属。这种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不受电源限制。然而目前都是通过制氢材料与液态水直接接触的方法制取富氢水,其氢气释放速度快,氢气使用率低,并缺乏必要的反应物与水体分离的装置,故水体不能饮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便携、不需电源、可循环使用的富氢水制备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富氢水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容纳制氢粉体的粉体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底部设有渗水性隔层,顶部设有疏水纳米孔膜,疏水纳米孔膜顶部设有陶瓷细化片,粉体容纳腔内装有制氢粉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渗水性隔层,包括醋酸纤维、发泡酚醛树脂、棉纤维、尼龙纤维、涤纶纤维、腈纶纤维、丙纶纤维、竹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渗水性隔层的渗水速率为0.01~1ml/(min·cm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疏水纳米孔膜其孔径范围为100nm-2000n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疏水纳米孔膜包括疏水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橡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陶瓷细化片,优选为商用高孔隙率微孔陶瓷片,可将透过的氢气细化为微纳氢气泡,并对疏水纳米孔膜具有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30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验室废水智能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体增氧用过碳酸钠片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