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20034.7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3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缪嘉骥;柳钊;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健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0/00 | 分类号: | E04F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00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阜城街道城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管 侧板 墙体 雨塔 内部设置 上筋板 长坡 预制混凝土构件 本实用新型 凹槽连接 主流管 注浆口 短坡 雨水 结构稳定 圆形凹槽 后端面 前端面 上端面 下筋板 通孔 线槽 雨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侧板,侧板的前端面安装有上筋板,上筋板的一侧设置有通孔,上筋板的下方安装有长坡,长坡的一侧安装有线槽,线槽的一侧安装有短坡,短坡的内部设置有雨水孔,长坡的下方安装有下筋板,侧板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凹槽,侧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注浆口,侧板的后端面安装有墙体,墙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有两个凹槽,注浆口的下方安装有主流管,主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第一支管在第二支管的下方,第二支管与墙体通过凹槽连接,第一支管与墙体通过凹槽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雨天雨水向两侧汇集,不影响人们进入雨塔的内部,雨塔与墙体的连接处结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背景技术
现代房屋建造伴水平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很大提升,混凝土预制件的出现代替了传统的堆砌建造方式,混凝土预制件在住宅工业化领域称作PC构件,如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地基基础、预制钢结构钢柱基础、路灯广告牌柱钢筋混凝土基础、预制楼板,与之相对应的传统现浇混凝土需要工地现场制模、现场浇注和现场养护,混凝土预制件 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建筑的种类有很多种,在很多商场建筑、住宅区建筑等都会安装雨塔来作为出入口的挡雨物体,其中雨塔的种类也有很多种,有玻璃制作,钢材制作,混凝土制作等。
但是,现有的建筑中的混凝土雨塔,很多是利用人工堆砌的方式建造的,耗费人力,耗时长,建造成本高,稳定性不强;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建筑中的混凝土雨塔,很多是利用人工堆砌的方式建造的,耗费人力,耗时长,建造成本高,稳定性不强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前端面安装有上筋板,所述上筋板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筋板的下方安装有长坡,所述长坡的一侧安装有线槽,所述线槽的一侧安装有短坡,所述短坡的内部设置有雨水孔,所述长坡的下方安装有下筋板,所述侧板的内部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侧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注浆口。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后端面安装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有两个凹槽,所述注浆口的下方安装有主流管,所述主流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在第二支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支管与墙体通过凹槽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与墙体通过凹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与的中间设置有留缝,通过注浆口向侧板的内部注混凝土浆,混凝土浆通过主流管分别流入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然后,混凝土浆通过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充满留缝,可以提高侧板和墙体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圆形凹槽的内部安装有连接杆,通过圆形凹槽注入混凝土浆,可以加强侧板和墙体连接处的牢固性。
优选的,所述长坡与墙体夹角为n,n在75°-85°之间,有利于雨水汇集通过通孔流落下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有短坡和长坡可以将雨水汇集到线槽,通过具有一定坡度的线槽可以将雨水集中通过雨水孔流落到地面,可以在雨天方便人们进入雨塔的内部,通过长坡与墙体具有一定的夹角有利于雨水的汇集,通过安装有上筋板和下筋板,可以加强长坡和侧板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安装有注浆口,通过注浆口注入混凝土浆,然后通过主流管流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进而流入留缝,可以加强侧板和墙体连接处的稳定性,通过安装有连接杆,可以再次加强侧板和墙体连接处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雨天雨水向两侧汇集,不影响人们进入雨塔的内部,雨塔与墙体的连接处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雨塔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健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健建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200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