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光谱眼底相机内固视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6473.2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59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邹林;于泽宽;俞玥;邹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富力城***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镜 聚光镜 眼底相机 多光谱 投影仪 本实用新型 微型投影仪 微调 图像 投影仪位置 投影镜头 位置重合 出光口 光传递 光反射 光路 对准 图案 刺激 替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光谱眼底相机内固视,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投影仪,所述微型投影仪的投影镜头的出光口对准聚光镜,所述聚光镜将光传递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最终将光反射到多光谱眼底相机内的固视反射镜。本实用新型的内固视图案或者图形由投影仪发出,经过聚光镜,反射镜进入光路,替代原来OLED固视的布置。其中投影仪位置可以微调,聚光镜位置也可以微调,满足投影仪发出的相在原来OLED固视的位置重合,这样患者才能看到清楚的图像。可以提供更高的亮度,各种不同的图像作为固视刺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光谱眼底相机内固视,属于光学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眼底是指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包括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黄斑和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在这些部位发生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视网膜是一层结构高度复杂的薄膜,其上分布着大量的微血管网络,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非创伤直接观察到的较深层的微血管网络。对人眼视网膜上的血管脉络进行观测,可以为医生进行许多眼部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其发病初期生理状态的改变均会在眼底上有所体现。
当疾病的发生发展引起眼底状态改变时,对眼底进行检查,是及时发现、控制病情的有效途径。目前临床上有效的眼底检查设备主要有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相机、扫描激光检眼镜、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等。因具有较好的技术发展成熟度、实用度、操作简便、生产成本较低,眼底相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眼底检查设备。多光谱眼底成像是利用多个单色光源分别投射入眼底,采集因眼底不同类型和深度的组织光学性质的差异而反射的信号。相对于传统的眼底成像方式,多光谱眼底成像具有宽光谱范围(500~850nm),可以对视网膜进行逐层、正面成像,实现了对视网膜、脉络膜的非侵入式直接成像。该方式无需扩瞳,无创直观,可提高对眼底生理状态的判断准确性。
目前多光谱眼底相机的内固视采用OLED小屏幕,小屏幕上出现光点,或者光点组合的形状作为对患者眼睛的引导,让患者看着内固视,保持眼睛的位置,这样得到最佳位置方便拍摄。
现有内固视的安装参考图1和3所示,多光谱眼底相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 1的一端为(图3的左端)接目端,右端安装相机本体2,壳体1内安装光学器件,在靠近右端的位置下侧设置有竖向筒3,竖向筒3的上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固视反射镜4。通过固视反射镜患者能看到OLED小屏幕上的光点或点阵组合, OLED小屏幕直接安装在竖向筒的下端筒口上。OLED小屏幕上的光点或光点组合传递到壳体内的反射镜后进入到眼底相机光路。
存在的缺陷为:OLED小屏幕只能出现点阵光,最多是点阵的组合,不是图像,并且亮度不可以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多光谱眼底相机内固视,可以得到各种亮度,各种图像作为固视刺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光谱眼底相机内固视,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投影仪,所述微型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出光口对准聚光镜,所述聚光镜将光传递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最终将光反射到多光谱眼底相机内的固视反射镜。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型投影仪和聚光镜之间可设置调光片。可以辅助调节光的强弱。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眼底相机安装底座,所述微型投影仪通过投影仪安装座安装在眼底相机安装底座上,所述投影仪安装座的侧面设置有竖向聚光镜安装板,所述聚光镜安装在聚光镜安装座上,所述聚光镜安装座的侧面固定在聚光镜安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贝奥新视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64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