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硫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4717.3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12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开书;杨涛;李晓昌;耿庆光;韩靖;徐进;孙宁飞;裴丽丽;李闯;宋世波;由召举;宋全喜;夏露;李元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工会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阀 含硫废气 氮气封闭 处理系统 焚烧炉 送入 加氢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氮气 隔离措施 硫磺装置 排放管线 捕集器 三通管 双保险 两路 排出 双阀 连通 密封 泄漏 焚烧 排放 | ||
一种含硫废气处理系统,从硫磺装置中排出的含硫废气经含硫废气排放管线进入到捕集器内除去部分硫,而后经过三通管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Ⅰ的管线Ⅰ送入到加氢反应装置中反应,另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Ⅱ的管线Ⅱ送入到焚烧炉内焚烧排放;管线Ⅱ上设置有控制阀Ⅲ,且在控制阀Ⅲ和控制阀Ⅱ之间的管线上连通有氮气封闭管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向焚烧炉的管线上增加一个控制阀形成双阀控制双保险之外,还在两个控制阀之间增加氮气封闭管线,通过向其中加入氮气,来对管线进行密封,防止了含硫废气的意外排出,而且氮气封闭管线在两个控制阀之间形成一定压力,形成第二道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控制阀的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石油化工领域中的硫磺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含硫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公司洛阳分公司的硫磺装置在负荷高于70%、炉前系统压力高于30kPa时,现有的液硫池含硫废气不能进酸性气炉处理,尾气烟囱SO2排放浓度高于200mg/m3,不能达到总部提出的小于200mg/m3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如图1所示,将含硫气废气正常经过捕集器后将部分硫除掉,余下的含硫废气通过三通管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Ⅰ的管线Ⅰ送入到加氢反应装置中反应,从而将剩余的硫转化为硫化氢除掉;另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Ⅱ的管线Ⅱ送入到焚烧炉内焚烧排放;一般情况下,通过焚烧炉的这一路是关闭的,只有在需要检修加氢反应装置的反应器、开停工期间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才打开第二路使含硫废气进入焚烧炉,经过燃烧后,排入大气。
这种对含硫废气的处理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含硫废气至焚烧炉流程可能存在控制阀的泄漏问题,当发生泄漏后,含硫较高的废气通过焚烧炉的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含二氧化硫和硫化氢超标,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含硫废气处理方式中控制阀的泄漏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硫废气处理系统,通过在通向焚烧炉的管线上增加一个控制阀形成双阀控制双保险之外,还在两个控制阀之间增加氮气封闭管线,通过向其中加入氮气,来对管线进行密封,防止了含硫废气的意外排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硫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捕集器和焚烧炉,其中,从硫磺装置中排出的含硫废气经含硫废气排放管线进入到捕集器内除去部分硫,而后经过三通管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Ⅰ的管线Ⅰ送入到加氢反应装置中反应,另一路通过带控制阀Ⅱ的管线Ⅱ送入到焚烧炉内焚烧排放;所述管线Ⅱ上设置有控制阀Ⅲ,且在控制阀Ⅲ和控制阀Ⅱ之间的管线上连通有氮气封闭管线,所述氮气封闭管线与氮气源连接,以将压缩氮气送入到管线Ⅱ内经焚烧炉排出,在此过程中,压缩氮气将管线Ⅱ封闭,以防止含硫废气经管线Ⅱ和焚烧炉排出;所述氮气封闭管线上沿氮气流向依次设置有调节阀、流量计和控制阀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阀Ⅲ和控制阀Ⅱ之间的管线上连接有压力表,且压力表的位置位于氮气流动的方向上,从而测量氮气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氮气封闭管线上调节阀的两端并联有带控制阀Ⅴ的检修辅助管线,在检修辅助管线与氮气封闭管线的两个连接点之间的氮气封闭管线上设置有前控制阀和后控制阀,且前控制阀和后控制阀分别位于调节阀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氮气封闭管线通过一密封阀与管线Ⅱ连通,所述密封阀包括三通阀体,在三通阀体上设置有废气进口、氮气进口和废气出口,且废气进口与废气出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氮气进口与两者的连线垂直,在氮气进口内靠近废气进口的侧壁上设置有一支板,支板上转动设置有一阀板,阀板在一连接弹簧的拉力下将氮气进口封闭,所述阀板大于废气进口,从而使其在氮气进口内充入氮气时克服连接弹簧的拉力绕支板转动,进而将废气进口与废气出口之间的通路截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工会委员会,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工会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47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硫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有机气体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