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001364.1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8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毅;严准;高春生;余永廷;李智敏;曾粮斌;陈佳;郭利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壳 诱捕 上盖 诱蚊 蚊虫诱杀装置 本实用新型 环保型 筛网 蚊虫 可拆卸的 可拆卸 挥发 瓶口 嵌有 外壁 装入 散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它包括诱蚊瓶和设置于瓶口外的蚊虫通道,诱蚊瓶包括可拆卸为一体的底壳和上盖,底壳和/或上盖的外壁嵌有便于气味挥发的筛网。本实用新型将诱蚊瓶设计为可拆卸的底壳和上盖,结构简单,以便于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溶液装入底壳中,并且当底壳内诱捕的蚊虫较多时,能够及时、快捷的进行清理;并且通过筛网的设置能够提高诱捕液气味的散发效果,提高诱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蚊虫诱捕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蚊虫叮咬不仅引起皮肤瘙痒,更重要的是传播疾病,可以引发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脑、黄热病、淋巴丝虫病等流行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蚊虫生活隐蔽、难于捕杀;而夏日叮咬人群的主要为雌性蚊虫。雌性蚊虫趋于水分、糖料等营养条件充足的区域产卵繁殖,因而非常容易被乳酸气味的物质所吸引;目前采用风油精、清凉油等化学品剂防除蚊虫不适于大范围使用;枪手等杀虫剂对身体又存在强烈的刺激和危害作用;也采用的灯光诱捕和性诱捕装置基于不同的诱捕对象和原理,均各有利弊;普遍存在制作相对复杂,诱捕效率一般,诱捕的蚊虫范围有限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且诱捕液更换便捷的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它包括诱蚊瓶和设置于瓶口外的蚊虫通道,诱蚊瓶包括可拆卸为一体的底壳和上盖,底壳和/或上盖的外壁嵌有便于气味挥发的筛网。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使所述上盖为碗型盖体,其底端外壁沿周向设有内螺纹,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蚊虫通道连接的装配孔。
相配套的,使所述底壳为碗型壳体,其壳壁嵌装有所述筛网,其上端内壁沿周向设有外螺纹,底壳与所述上盖螺纹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使所述蚊虫通道包括上部的漏斗型通道和下部的圆管型通道,圆管型通道的内壁设有粘性层。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稳定性,使它还包括设置于诱蚊瓶外的支撑架。
为了提高诱捕效果,使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托和设置于底托正上方的多个托盘,托盘的圆心位置处设有用于所述蚊虫通道穿过的通孔,底托与各托盘通过立杆连为一体,所述诱蚊瓶置于最底托上,蚊虫通道从托盘中穿过。
为了提高适用范围,在所述蚊虫通道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有便于悬挂的提手。
本实用新型将诱蚊瓶设计为可拆卸的底壳和上盖,结构简单,以便于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溶液装入底壳中,并且当底壳内诱捕的蚊虫较多时,能够及时、快捷的进行清理;并且通过筛网的设置能够提高诱捕液气味的散发效果,提高诱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轴侧示意图。
图示序号:
1—诱蚊瓶,11—底壳,12—上盖,13—筛网;
2—蚊虫通道,21—漏斗型通道,22—圆管型通道,23—粘性层;
3—支撑架,31—底托,32—托盘,33—立杆;
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环保型蚊虫诱杀装置,包括诱蚊瓶1、蚊虫通道2和支撑架3。
诱蚊瓶1包括底壳11和上盖12;底壳11为碗型壳体,其壳壁设有通槽,槽内嵌装有筛网13,筛网的筛孔孔径小于蚊虫的体积,以便于壳内诱蚊溶液气味的散发,底壳上端的内壁沿周向设有外螺纹;上盖12为碗型盖体,其底端外壁沿周向设有内螺纹以与底壳螺纹连接为一体,上盖的顶部设有装配孔用于与蚊虫通道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01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