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9187.4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6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启;姚文峰;洪潮;周保荣;郭知非;王彤;聂金峰;李鸿鑫;赵文猛;苏祥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 逆变 电源连接 低端 高端 交流系统 接入系统 直流输电 换流站 分阀 分极 直流输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电源集中 合理问题 支撑能力 端电压 过电压 电源 选址 潮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与逆变站连接;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逆变站负极与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解决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以及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都是交流电源远距离分散汇集到整流站交流母线,通过直流集中送出到负荷中心逆变站交流母线,再通过交流线路分散送出。随着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直流工程电压等级达到±800kV,输电容量超过5000MW。这对送端分散小水电等电源的组织,以及受端电网的功率消纳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也对受端电网的电压支撑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方面,如西南地区各流域分布不同规模的小水电站,各小水电站电力汇集到整流站交流母线处需要架设较长的交流输电线路,损耗较大,且存在交流过电压风险。同时,由于整流站电压等级和容量的增大使得换流站的集中占地增大,站址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逆变站虽然在负荷中心,但汇集了大量的电力集中消纳使得局部地区动态无功不足,线路潮流分布不合理。同时,大容量常规直流集中馈入导致换流站有效短路比偏低,当交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常规直流易发生换相失败,大容量直流在恢复过程中需要吸收其额定容量50%的动态无功,对于依靠交流系统集中消纳的常规直流受电的逆变站,易出现因动态无功缺额导致电压支撑能力较低,交流系统恢复困难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但是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通用有效的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有效解决直流输电系统送端电源集中接入导致的换流站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问题,以及电源与换流站距离远带来的过电压问题,受端电力集中消纳带来的潮流分布不合理问题,并提升受端电压支撑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常规直流输电分极分阀组接入系统,包括整流站、逆变站、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及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
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
所述整流站包括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
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一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二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送端第三电源连接、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与送端第四电源连接;
所述逆变站包括正极和负极;
所述逆变站正极与所述第一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所述逆变站负极与所述第二逆变站交流系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正极高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正极低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负极低端阀组与所述整流站负极高端阀组之间通过架空线或电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站与所述逆变站连接包括:
所述整流站的正极端与所述逆变站正极通过正极线连接;
所述整流站的负极端与所述逆变站负极通过负极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9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多功能调补装置
- 下一篇:集成光伏并网升压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