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92911.0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8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常莎;冯立师;易仲源;陈鼎豪;陈尧;林健聪;林超导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B01D71/38;B01D71/34;B01D69/08;B01D6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孙明科 |
地址: | 5106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纤维膜丝 供气管道 软管 风机 受污染水体 处理装置 原位净化 透气孔 悬浮式 微生物 水体污染治理 中空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 软管连接 压力打开 氧气分解 一端封闭 一端开口 开口端 中空腔 附着 管壁 开闭 气路 加压 连通 氧气 污染物 生长 | ||
1.一种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空纤维膜丝(1)、软管(2)、供气管道(3)、风机(4);其中所述的中空纤维膜丝(1)为弹性材料制成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管壁上设有多数个弹性开闭的微小透气孔,其开口端连接在软管(2)上;所述的软管(2)连接在供气管道(3)上,所述的供气管道(3)连接在风机(4)上;所述的中空纤维膜丝(1)、软管(2)、供气管道(3)、风机(4)的气路均相互连通;气体被风机(4)加压后经供气管道(3)输送到软管(2),再由软管(2)输送到中空纤维膜丝(1)的中空腔内,通过压力打开透气孔,气体逐渐通过气孔渗透到中空纤维膜丝(1)表面,为附着生长在中空纤维膜丝(1)表面的微生物提供氧气,由微生物借助氧气分解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水体污染治理;所述软管(2)上每隔一段长度即设置一浮块(9);该浮块(9)为采用聚氯酯(PU)材料制成、密度小于水的发泡弹性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状中空纤维膜丝(1),其外径为0.4~0.8mm,长度为0.1~2m,壁厚为0.005~0.01mm;透气孔直径为0~0.0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2)上间隔设置有多丛中空纤维膜丝(1),各中空纤维膜丝(1)沿软管(2)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在软管(2)上,两相邻的中空纤维膜丝丛间距为1~10cm,中空纤维膜丝(1)的表面与污水充分接触;每丛中空纤维膜丝(1),包括3~10根中空纤维膜丝(1);各中空纤维膜丝(1)均设置在软管的同一横截面上,在软管(2)下部表面的120度范围内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2)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连接在供气管道(3)上;长度为1~100m,所述软管(2)为并联的多条,分别连接在供气管道(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式受污染水体原位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一控制器(8),及设置在供气管道(3)上的压力传感器(5)、泄压阀(6)和电动阀门(7);其中压力传感器(5)用来监视供气压力,将信号传给控制器(8);控制器(8)控制电动阀门(7)的开度,调节供气压力在设定范围内;泄压阀(6)在超压时打开释放部分气体,避免内气体超压损坏气路及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929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玻璃深加工磨机的水处理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黑臭水体清淤泥增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