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9330.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9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钟江;何凤勇;陈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B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5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咽通气道 呼吸频率 气囊 带孔 呼气 二氧化碳 可监测 管体 扣带 气体接收装置 上呼吸道梗阻 最大限度减少 本实用新型 持续监测 管体本体 管体末端 过敏现象 患者皮肤 胶带粘贴 连接固定 无创监测 氧气供应 扁平状 可连接 麻醉机 舌后坠 胶布 中空 撑开 带扣 对贴 舌体 通气 皮肤 表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包括管体、接口、气囊;所述的管体本体呈中空弯曲扁平状;所述的接口设于管体末端;所述的接口两侧分别设有带扣和带孔扣带;所述的气囊设于管体背屈一侧。其优点表现在:利用气囊便能够有效撑开舌体,最大限度减少舌后坠,从而减少上呼吸道梗阻,便于通气;有利于连接麻醉机,进行持续较高浓度的氧气供应,并且可连接气体接收装置,对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持续监测,增加无创监测参数和指标,提高此类患者的安全性;通过带孔和带孔扣带的连接固定方式,比起现有胶带粘贴等的固定方式更加牢固,且不易引起患者皮肤的不适及皮肤对贴皮胶布的过敏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舌后坠是镇静后常出现的一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的不良现象和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一些肥胖、舌体大、镇静过深的患者。我们常用提下颌开放气道减少舌后坠程度处理,对于镇静患者,我们也常使用经口放置口咽通气道,便于减少舌后坠发生及开放气道,但目前,对于能够有效放置口咽通气道,便于固定,又能连接麻醉机或吸氧装置持续吸氧,同时又能够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呼吸功能监测的产品并不多见。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332770.6,申请日2015.05.22,专利名称为:一种带呼吸监测功能的口咽通气道。公开了一种带呼吸监测功能的口咽通气道,包括口咽通气道、牙垫、PVC乳胶连接块、二氧化碳监测管路、二氧化碳监测标准螺纹接口,其中,口咽通气道一端为出气口,口咽通气道另一端连接所述PVC乳胶连接块,所述牙垫设于所述口咽通气道之上,所述PVC乳胶连接块设有出气开口,所述PVC乳胶连接块侧面连接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路,所述二氧化碳监测管路末端为所述二氧化碳监测标准螺纹接口。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带呼吸监测功能的口咽通气道,通过二氧化碳监测管路连通二氧化碳监测标准螺纹接口,实现了呼吸状况的监测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分析,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但是关于一种对于镇静患者,能够有效的便于放置,减少舌后坠的发生,既可连接麻醉机,进行持续较高浓度氧气供应,并且可连接气体接收装置,对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持续监测,提高此类患者的安全性的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对于镇静患者,能够有效的便于放置,减少舌后坠的发生,既可连接麻醉机,进行持续较高浓度氧气供应,并且可连接气体接收装置,对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持续监测,提高此类患者的安全性的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镇静患者,能够有效的便于放置,减少舌后坠的发生,既可连接麻醉机,进行持续较高浓度氧气供应,并且可连接气体接收装置,对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进行有效持续监测,提高此类患者的安全性的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监测呼吸频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口咽通气道,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包括管体、接口、气囊;所述的管体本体呈中空弯曲扁平状;所述的接口为国际标准化接口,且设于管体末端;所述的接口两侧分别设有带扣和带孔扣带;所述的气囊设于管体背屈一侧;所述的气囊上设有气囊阀;所述的气囊阀经过管体末段管壁与气囊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口咽通气道还包括刻度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刻度线设于管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利用气囊阀向设于管体背屈一侧的气囊中充气,便能够有效撑开舌体,最大限度减少舌后坠,从而减少上呼吸道梗阻,便于通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9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呼吸内科用人工呼吸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便固定吸氧管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