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材、防火型材及防火窗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87110.5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47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崔扬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融利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263;E06B1/36;E06B1/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徐洋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合 支撑壁 承压壁 前后方向延伸 防火条 连接件 粘贴 左右对称设置 相对布置 有效解决 左右设置 防火窗 装设 申请 防火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型材,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连接件,第一基体左右设置,连接件设于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之间,第一基体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壁、第一压合壁以及第一承压壁,第二基体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壁、第二压合壁以及第二承压壁;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左右相对布置,第一压合壁与第二压合壁左右对称设置并且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壁与第二支撑壁的相对面上,第一承压壁与第二承压壁分别设于第一压合壁与第二压合壁的压合方向上,本申请降低了型材上设置防火条的难度以及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解决现有的通过粘贴方式装设防火条带来的粘贴不牢靠、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火建筑领域,尤其涉及型材、防火型材及应用这种防火型材制成的防火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楼体框架建成后,一般还要在楼体外侧铺设一层保温板,而该保温板目前都由具有可燃性的聚氨酯或泡沫等材料制成,由于保温板的可燃性所造成的火灾事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目前消防安全问题,要求建筑过程中需要布局设置避难层或/和避难防间,以预防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逃脱人员的临时避难和救护人员的针对避难间的及时救助。防火窗是其中一种常用的防火建筑结构,其主要由窗框和防火玻璃组成,在窗框内设置防火条以实现隔离和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主要是通过人工将防火材料贴到窗框的型材内以实现防火目的,由于高强度的重复作业,难免造成操作者的疲倦和懈怠,由此人工操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且通过粘贴方式将防火条粘贴在型材上面由于胶水容易老化造成脱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穿设防火膨胀条的型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设置牢靠、安全性高的防火型材。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防火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型材,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基体左右设置,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与所述第二基体之间,所述第一基体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壁、第一压合壁以及第一承压壁,所述第二基体具有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壁、第二压合壁以及第二承压壁;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壁左右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压合壁与所述第二压合壁左右对称设置并且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二支撑壁的相对面上,所述第一承压壁与所述第二承压壁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压合壁与所述第二压合壁的压合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壁、所述第一压合壁以及所述第一承压壁围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二压合壁以及所述第二承压壁围成第二卡槽,所述连接件的左、右侧边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一压合壁的右侧自由边设有可向其压合方向折弯的第一压装部,所述第二压合壁的左侧自由边设有可向其压合方向折弯的第二压装部,所述第一压装部和所述第二压装部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二者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装部与所述第一压合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压装部与所述第二压合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上下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上下设置的两条所述第二卡槽,所述型材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条所述连接件,位于上侧的所述连接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伸入位于上侧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位于下侧的所述连接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分别伸入位于下侧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
进一步的,至少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压合壁设有所述第一压装部,至少其中一条所述第二压合壁设有所述第二压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具有两道所述第一压合壁和一道所述第一承压壁,所述第一承压壁设于两道所述第一压合壁之间并形成两条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基体具有两道所述第二压合壁和一道所述第二承压壁,所述第二承压壁设于两道所述第二压合壁之间并形成两条所述第二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融利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融利欣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87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