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6670.4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詹玮璇;孙涛;龚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渠 排水箱 进水管 淤积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弧形流槽 排水系统 连通 雨水 进水管入口 排水管道 排水能力 排水渠道 水浸现象 出水口 进水口 溢流堰 底端 渠道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箱涵和两个进水管,所述排水箱涵包括第一排水渠和两个连接进水口的第二排水渠,所述第二排水渠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两侧,所述进水管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外侧,所述进水管入口连通于外界排水管道,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水渠;所述第二排水渠底部有弧形流槽,所述弧形流槽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宽度,所述第二排水渠与所述第一排水渠之间有溢流堰。本实用新型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渠道内易产生淤积减少渠道排水能力,使得地面的雨水不能通过渠道及时排放雨水,从而产生水浸现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急剧增加,虽然给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也加重了城市洪涝风险,给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雨水排放由原有的自然沟排水为主,逐渐发展成为管道和渠道排水为主。在雨水经地面径流后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质,当雨水量较小时,雨水在管道和渠道中的流速较低,水中所含固体颗粒会沉积在管道底部,由于雨水和固体颗粒物质在流动时不能实现完全分离,且还有污水会汇流入管道和渠道中,当雨水在管道和渠道的流速较慢时,雨水和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会沉积在管道的底部和渠道的底部,当沉积物越来越多时,管道和渠道的过水断面就会减少,管道和渠道的排水能力也降低,进而使得地面的雨水不能通过管道和渠道及时排放,从而产生水浸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和渠道的排水能力较低,使得地面的雨水不能通过管道和渠道及时排放从而产生水浸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其包括排水箱涵和两个进水管,所述排水箱涵包括第一排水渠和两个连接进水口的第二排水渠,两个所述第二排水渠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两侧,两个所述进水管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外侧,所述进水管入口连通于外界排水管道,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排水渠;
所述第二排水渠底部有弧形流槽,所述弧形流槽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宽度,所述第二排水渠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高度,所述第一排水渠与所述第二排水渠之间设有溢流堰。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宽度比例小于等于1/5。
可选的,两个所述进水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外侧,所述第二排水渠的溢流高度与所述第一排水渠的高度比例为1/2。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为PVC管。
可选的,所述第一排水渠的坡度和所述第二排水渠的坡度相同。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箱涵不淤积的排水系统,当外部雨水需要进行排放时,雨水通过进水管排放到排水箱涵中,而进水管的出水口连通于第二排水渠,由于第二排水渠的底端设有弧形流槽,弧形流槽可增大雨水的流速,将雨水中固体颗粒物冲去河道和水体中;第二排水渠的宽度小于第一排水渠的宽度,第二排水渠的高度小于第一排水渠的高度,第二排水渠的断面相对于第一排水渠的断面面积小,由此第二排水渠具有较大的水力半径,其雨水水流速度较大,因此,从进水管的出水口流入的雨水需先经过第二排水渠,在雨水经过第二排水渠时,由于弧形流槽的作用,雨水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物不容易在排水箱涵中产生沉淀,更进一步的是,当需要排放的雨水超过第二排水渠的容纳量时,雨水会从第二排水渠的顶部溢流至第一排水渠中,溢流出的雨水由第一排水渠进行排放,因固体颗粒物被雨水在第二排水渠中冲流到河道或者水体,固体颗粒物不会在水渠中沉积。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较强,在雨水量较少或者雨水量较多时,均能使得地面的雨水通过管道和渠道及时排放,从而避免产生水浸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6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污水高效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溢流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