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电动船上使用的电缆线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5486.8 | 申请日: | 201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3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A01K9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自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线 收放 本实用新型 绕线圆筒 绕线装置 控制箱 缆线 抬竿 静止 架设 转换装置 一分为二 电动船 电接触 辅助性 灵活的 绕线筒 触环 触头 立柱 缠绕 转动 钓鱼 帮助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辅助性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电动船上使用的电缆线绕线装置,由绕线筒、立柱和动、静转换装置组成。利用它能解决电缆线的收放防止缠绕,关键是将电缆线一分为二,接电动船的一根电缆线绕在绕线圆筒上,当转动绕线圆筒对其实现收放,另一根电缆线接控制箱保持静止,利用触头和触环实现动和静的转换及两根电缆线间的电接触,达到既自如的收放电缆线而控制箱又能保持静止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辅助性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电动船上使用的电缆线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西南片区的钓鱼爱好者使用的钓具中,除了常见的手竿,还非常流行一种叫抬竿 (也叫过河钓抬线)的钓具,它由在垂钓者手中受其控制的主杆,架设在对岸的背杆及连接主杆和背杆的缆线构成。垂钓时,从主杆绕线盘上牵出缆线的一端,绕过背杆上的滑轮再牵回到主杆与绕线盘上的另一端连接,此时,缆线即悬空在江、河、湖、塘的上空,将钓线挂在缆线上,即可进行垂钓。可见,此钓具的优点在于垂钓控制范围广,且定位准确,但十分困难的事是咋样将缆线的一端送到对岸。若有渡河工具还好办,但在野外垂钓这样的机会极其稀少,一般是先将主杆、背杆和缆线架设好,然后一人拿着背杆从岸上绕到对岸,但遇到有突出的障碍物则架设好的缆线就绕不过去了,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弹弓将缆线的一端弹射到对岸,然后再将背杆拿到对岸进行架设,但若两岸距离太远,弹弓也就无能为力了。也有专利技术提出用电动船帮助架设抬竿缆线(如“一种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的电动船”ZL201720988435.0),但在使用时,电动船和控制箱必须用电缆线连接,太长的电缆线不能随意堆放,必须有一绕线盘对电缆线进行绕放防止缠绕。一般是用一根电缆线一端接电动船,电缆线中间绕在绕线盘上,电缆线另一端接控制箱,但此时控制箱会随电缆线的绕放而转动。在电动船运动时,控制箱需在相对静止的环境下对电动船实施控制,一般的绕线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电动船上使用的电缆线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帮助架设抬竿缆线电动船上使用的电缆线绕线装置由绕线筒、立柱和动、静转换装置组成。所述绕线筒包括上圆盘、绕线圆筒和下圆盘,下圆盘在中心处开一圆孔,绕线圆筒下端穿过该圆孔后其外壁与该圆孔内壁粘接固定,并使下圆盘的下表面与绕线圆筒的下端面共面,再在下圆盘的上表面上方的绕线圆筒壁上钻三个穿孔,三孔等距排列在与绕线圆筒中轴线平行的直线上,上圆盘粘接在绕线圆筒的上端面,使上圆盘、下圆盘和绕线圆筒三者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立柱包括立柱圆盘和立柱体,在立柱体底部挖一圆柱形空腔,在立柱体下部向圆柱形空腔内钻三个穿孔,三孔等距排列在与立柱体中轴线平行的直线上,立柱圆盘在中心处开一圆孔,立柱体下端穿过该圆孔,其外壁与该圆孔内壁粘接固定并使立柱圆盘的下表面与立柱体的下端面共面,当将绕线圆筒套在立柱体上后,绕线圆筒壁上的三孔与立柱体上的三孔分别等高。所述动、静转换装置由三个触环和三个触头组成,三个触环套在立柱体的下部外壁并固定,彼此绝缘,接电动船电缆线的一端的三根芯线分别穿过立柱体下端空腔内的孔焊接在触环上,接控制箱电缆线的一端的三根芯线分别穿过绕线圆筒壁上的三个孔后各与一个触头焊接固定,再将焊接好芯线的三个触头分别粘接固定在绕线圆筒内壁的小孔处,彼此绝缘,当将绕线筒套在立柱体上后,各触头和对应的触环保持良好的电接触。在绕线筒上圆盘的上表面,固定一手柄。
所述立柱体为一圆柱体,其长度比绕线圆筒稍长,直径比绕线圆筒的内径稍小。
所述上圆盘、下圆盘、绕线圆筒、立柱体和立柱圆盘的材质可以是木材,也可以是塑料材质,也可以是有机玻璃材质。
所述触环的形状为薄圆筒形,触头的形状为半球形。
所述触环和触头材质均为铜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未经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5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