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转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52304.1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4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管伟;裘学强;魏霏霏;朱倩;缪飞燕;李永杰;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18 | 分类号: | B66D3/18;B66C1/28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吕长红 |
地址: | 735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衔接结构 架体 塔筒 风力发电塔筒 单节筒体 悬挂结构 转移装置 径向长度变化 可拆卸连接 插入连接 高低变化 间隔布置 升降支撑 直径变化 左右对称 摆动 插杆 套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转移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支撑架、第二移动支撑架、架体衔接结构和悬挂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左右对称间隔布置,所述架体衔接结构连接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之间,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通过架体衔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悬挂结构设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的顶端;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的组合应下可实现任意尺寸塔筒的转移,塔筒直径变化时可利用升降支撑筒的高低变化来适应,而塔筒的径向长度变化时可利用摆动插杆另一端插入连接套筒内的长短来适应;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塔筒是支撑高空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设备,高度一般有40~100m,分为2~6段,每段是由1~3米的单节筒体组对而成的,一套风电塔筒由20~40节单节筒体组对焊接而成。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单节筒体数量大,经焊接、校圆、无损探伤等多道工序方可转整体塔筒组对焊接完成,而各工序工位不同,必然会造成单节筒体积压的情况,占用车间有限的工作空间,必须将单节管子转移到空闲地方,故单节筒体转移非常频繁。
目前,在有起重设备的区域,采用起重设备转移单节筒体比较方便。但在没有起重设备的区域,需要运输车辆、移动式起重设备等设备方可进行转移,这种设备要求高,转移慢,效率低,成本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专利号为“201220433787.7”、名称为“一种叉车转移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支撑架”的专利文献,其基于叉车并利用支撑架对筒体内壁支撑,将筒体提升一定高度后进行转移,而有的筒体直径较大、径向长度较大,超出了支撑架和叉车的组合使用的应用范围,无法实现转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转移装置,可实现多种尺寸筒体的起吊,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筒体转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力发电塔筒单节筒体转移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支撑架、第二移动支撑架、架体衔接结构和悬挂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左右对称间隔布置,所述架体衔接结构连接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之间,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通过架体衔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悬挂结构设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的顶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均包括底座、万向轮和升降调节杆,所述底座呈方形板状,所述万向轮设在底座下侧的四个边角处,所述升降调节杆设在底座上侧中部。
进一步,所述升降调节杆包括导向限位柱、升降支撑筒、外螺纹套、内螺纹调节转筒和压板,所述导向限位柱固定地设在底座中部,所述升降支撑筒整体呈折弯状,升降支撑筒套设在导向限位柱上且仅可相对导向限位柱上下移动,所述外螺纹套固定地设在升降支撑筒下端,所述内螺纹调节转筒上设有转动拨杆,内螺纹调节转筒下端设有转动环板,所述内螺纹调节转筒套设在外螺纹套外侧并与外螺纹套配合,所述压板套设在内螺纹调节转筒上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板夹持在压板和底座之间。
进一步,所述架体衔接结构包括连接调节架、摆杆架和T形轴,所述连接调节架和摆杆架分别设在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的底座上,所述连接调节架包括第一固定杆和连接套筒,所述第一固定杆一端与第一移动支撑架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的中部与第一固定杆另一端铰接,所述摆杆架包括第二固定杆和摆动插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与第二移动支撑架的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插杆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摆动插杆另一端可插入连接套筒内,所述T形轴一端可纵向贯穿连接套筒和摆动插杆。
进一步,所述悬挂结构包括吊绳和U形吊具,所述吊绳一端与升降支撑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U形吊具的一侧臂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支撑架和第二移动支撑架的底座上设有货叉顶持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四局(酒泉)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523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