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声电古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38180.1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6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晨阳 |
主分类号: | G10H3/18 | 分类号: | G10H3/18;G10D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蔡冬彦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古琴 琴身 拾音器 贴片 原声 本实用新型 薄片状结构 等间距排布 等差数列 底面 音色 采集 保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声电古琴,包括古琴本体,该古琴本体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琴身,在所述琴身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呈薄片状结构的贴片拾音器,各个贴片拾音器靠近琴身的底面,并沿琴身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与古琴本体一端端面的距离呈等差数列。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声电古琴,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易于实现,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不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保留了古琴的传统音色,无电声感,琴音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声电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传统古琴因为采用很厚的木材为琴身,所以古琴声音很小,只能供少部分人近距离欣赏,因而无法在剧院等听众较多的场所直接演奏,需要先通过话筒进行声音采集,再通过音响播放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但是,由于话筒的收音范围较广,现场的咳嗽声甚至呼吸声都会被话筒同时采集,因此,现场听音感受不佳。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借鉴电木吉他技术制造的电古琴,将拾音器安装在琴弦下方的琴身表面,采集效果较话筒的方法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拾音器为电磁感应式拾音器,传导出来的声音带有很浓厚的电声感,与传统古琴的音色相差甚大,且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而如果将拾音器安装在琴身的龙池中,则会影响琴声的共鸣,降低古琴的琴音质量。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声电古琴,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不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保留了古琴的传统音色,琴音质量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原声电古琴,包括古琴本体,该古琴本体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琴身,其要点在于:在所述琴身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呈薄片状结构的贴片拾音器,各个贴片拾音器靠近琴身的底面,并沿琴身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与古琴本体一端端面的距离呈等差数列。
采用以上结构,舍弃了电木吉他采用厚度较大的拾音器,采用厚度较小的贴片拾音器,并将贴片拾音器安装在古琴本体中,既大幅减少了贴片拾音器安装对古琴本体产生的破坏,又不会影响龙池的共鸣,保证了古琴的琴音质量;同时,贴片拾音器靠近琴身的底面,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能够保留传统古琴的音色,无电声感,发音质量高;而且,贴片拾音器完全隐藏在古琴的内部,不会破坏古琴的外观神韵,同时,在贴片拾音器不启动时,本实用新型则可作为传统古琴直接弹奏。
作为优选:所述古琴本体的一端为琴头,该琴头与琴身之间为琴颈,在所述琴头中设置有音频输出接口,该音频输出接口的插接口外露在琴头的外表面,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同音频输出接口之间通过音频传输线连接,所述音频传输线从琴颈的内部穿过。采用以上结构,音频输出接口和音频传输线完全隐藏在古琴的内部,不会破坏古琴的外观神韵,同时通过电信号采集和传输的方式简单可靠。
作为优选:在所述琴身的底部设置有与各个贴片拾音器相适应的拾音器安装腔,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拾音器安装腔中,在所述琴头的底部设置有与音频输出接口相适应的音频接口安装腔,所述音频输出接口安装在该音频接口安装腔中,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的一端外露在琴头的外表面,另一端通过音频线通道与各个拾音器安装腔连通,所述音频线通道从琴颈的内部穿过,所述音频传输线安装在音频线通道中。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拾音器安装腔、音频接口安装腔和音频线通道的设计能够可靠地固定贴片拾音器、音频输出接口和音频传输线,防止各部件发生晃动而发出杂音,保证了贴片拾音器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
作为优选:所述古琴本体包括木胎和涂覆在木胎外表面的灰胎,其中,所述木胎由木料制成,所述灰胎为层状涂层,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采用以上结构,音频接口安装腔不完全位于木胎中,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木胎的破坏,保证了古琴的发声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晨阳,未经王晨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38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