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3445.0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0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高雪松;朱向昌;秦文军;徐晓明;王立志;赵鹏飞;霍永国;徐文良;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光伏科技分公司;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0 | 分类号: | F25B27/00;F24S80/30;E04B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王西江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泵 集热管道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光伏建筑 集热腔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光伏组件 建筑墙体 分水器 集水器 冷却水 加热冷却水 加热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该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建筑装置,光伏建筑装置包括建筑墙体、光伏组件和集热管道,光伏组件和建筑墙体形成集热腔,集热管道设置在集热腔内,集热管道用于吸收集热腔内的热量;热泵,与集热管道连通,热泵用于收集集热管道的热量;集水器,与热泵连通,集水器用于存放冷却水,热泵用于加热冷却水;分水器,与热泵连通,分水器用于存放经热泵加热后的冷却水。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筑装置内的热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目前,可以采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这种发电方式较为清洁,因而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筑装置,一般只采用光伏技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而未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射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这样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筑装置内的热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该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建筑装置,光伏建筑装置包括建筑墙体、光伏组件和集热管道,光伏组件和建筑墙体形成集热腔,集热管道设置在集热腔内,集热管道用于吸收集热腔内的热量;热泵,与集热管道连通,热泵用于收集集热管道的热量;集水器,与热泵连通,集水器用于存放冷却水,热泵用于加热冷却水;分水器,与热泵连通,分水器用于存放经热泵加热后的冷却水。
进一步地,集热管道包括U型管道。
进一步地,集热管道包括多个顺次连通的U型管道。
进一步地,光伏建筑装置还包括:风机,设置在集热腔内。
进一步地,风机为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还包括:第一循环泵,设置在光伏建筑装置的集热管道与热泵之间,且第一循环泵的一端与集热管道连通,第一循环泵的另一端与热泵连通;和/或,第二循环泵,设置在集水器与热泵之间,且第二循环泵的一端与集水器连通,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与热泵连通。
进一步地,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还包括:第一补水装置,设置在集热管道与热泵连通的管路上;和/或,第二补水装置,设置在集水器和热泵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补水装置和/或第二补水装置为定压补水装置。
进一步地,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还包括:辅助热源,设置在分水器和热泵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热泵为水源热泵或双热源热泵或地源热泵。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包括:光伏建筑装置、热泵、集水器和分水器。其中,光伏建筑装置包括建筑墙体、光伏组件和集热管道,光伏组件和建筑墙体形成集热腔,集热管道设置在集热腔内,集热管道用于吸收集热腔内的热量。热泵与集热管道连通,热泵用于收集集热管道的热量。集水器与热泵连通,集水器用于存放冷却水,热泵用于加热冷却水。分水器与热泵连通,分水器用于存放经热泵加热后的冷却水。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组件吸收太阳能后,温度将升高,并加热了集热腔内的空气,集热腔内的热空气将与集热管道进行换热。集热管道内的换热介质可以为水,集热管道内的水吸收集热腔内的热量后将进入与之连通的热泵内,热泵吸收其中的热量,并用于加热集水器中的冷却水,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光伏建筑装置中的热能,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建筑装置内的热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光伏科技分公司;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光伏科技分公司;重庆神华薄膜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3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型混合工质喷射制冷机
- 下一篇: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