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20683.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8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袁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古瑞祥乌铜走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B11/00 | 分类号: | B44B1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錾头 錾杆 雕刻 本实用新型 金字塔状 倾斜锥面 银产品 乌铜 錾子 斜度 位置切割 底端部 精细化 下端部 圆柱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包括圆柱状的錾杆和设置于錾杆一端的錾头;所述錾杆的下部前后左右均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錾杆表面沿着端部靠近轴心的位置切割而成,其斜度为;所述斜面的底端部即为錾头,所述錾头呈金字塔状且具有至少三个倾斜锥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錾杆的下部前后左右均设置有斜面,斜面的下端部即为錾头,錾头呈金字塔状且具有至少三个倾斜锥面,錾头采用金字塔式的设计,厚度高、韧性足、经久耐用,且能够满足精细化的雕刻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
背景技术
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中国传统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处理,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为了增加乌铜走银产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乌铜走银工艺师们通常在乌铜走银的表面制作各种精美的图案,而錾子是乌铜走银工艺师们在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雕刻工具。
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錾头多为扁平状,不耐用,且很难满足工艺师的精细化雕刻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经久耐用,且能够满足精细化的雕刻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乌铜走银产品雕刻的錾子,包括圆柱状的錾杆和设置于錾杆一端的錾头;所述錾杆的下部前后左右均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錾杆表面沿着端部靠近轴心的位置切割而成,其斜度为;所述斜面的底端部即为錾头,所述錾头呈金字塔状且具有至少三个倾斜锥面。
进一步的,所述錾杆的上部设有胶质防滑套,在胶质防滑套上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胶质防滑套靠近敲击块一端设有上胶质防护环,背离敲击块一端设有下胶质防护环。
进一步的,所述錾杆的顶端设置有呈圆柱状的敲击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胶质防护环的直径大于下胶质防护环,所述下胶质防护环的直径大于錾杆的直径,且所述敲击块的直径小于上胶质防护环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錾杆表面上设有钢挫齿。
进一步的,所述錾头由铬钒钢制作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錾杆的下部前后左右均设置有斜面,斜面的下端部即为錾头,錾头呈金字塔状且具有至少三个倾斜锥面,錾头采用金字塔式的设计,厚度高、韧性足、经久耐用,且能够满足精细化的雕刻需求。錾杆顶端的敲击块可以增大敲击面积,錾杆上部设置的胶质防滑套,可以有效防护手且可以减轻雕刻过程中敲击产生的震动,上胶质防护环和下胶质防护环的设置可以提高雕刻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一方面不会敲击到手,另一方面錾子在出现錾空时,被錾物件也不会伤到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斜面和錾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錾杆,2-錾头,3-斜面,4-敲击块,5-胶质防滑套,6-上胶质防护环,7-下胶质防护环,8-钢挫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古瑞祥乌铜走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古瑞祥乌铜走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20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木板自动压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彩绘工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