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发动机舱前防弹通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6121.4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0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钟;濮卉;石圣良;郑文萱;朱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华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2B77/08;F0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曾龙 |
地址: | 2711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板 中间层 折弯 车辆发动机舱 发动机舱 通风装置 防弹 侧壁 内层 本实用新型 固定内层 散热效果 竖向延伸 数量相等 过风孔 连接壁 通风孔 最外层 罩体 口径 通风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舱前防弹通风装置,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端的罩体,所述罩体内按照距离发动机舱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固定内层护板、中间层护板和能通风的最外层护板;内层护板和中间层护板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多个U形折弯,每个U形折弯均竖向延伸,内层护板上的U形折弯为U形折弯Ⅰ,中间层护板上的U形折弯为U形折弯Ⅱ,U形折弯Ⅰ和U形折弯Ⅱ的折弯方向形同且一一对应;每个U形折弯Ⅰ其折弯口径和折弯深度均大于U形折弯Ⅱ,U形折弯Ⅱ部分位于U形折弯Ⅰ内;每个U形折弯Ⅱ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风孔,每个U形折弯Ⅰ用于连接U形折弯Ⅰ两个侧壁的连接壁上设有过风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辆发动机舱前防弹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防暴、防弹装甲车一般都配备比较大功率的发动机,因此发热量较大,需要在发动机前安装既可散热又可防弹的通风设施。
目前的防弹通风装置大多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即开闭式结构和单层百叶窗式结构,这两种结构方式虽具有防弹和通风作用,但均有严重不足之处。开闭式结构的通风装置,关闭可防弹,开启可散热,但只能短时间关闭使用,时间稍长将导致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仓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运行;单层百叶窗式结构,能够实现良好的通风性能,但其只有一层防护,当受到子弹攻击时,尽管能够抵御正面的冲击,但子弹攻击所产生的子弹碎片仍然很容易从单层百叶窗式结构的进风通道中进入,实践证明,子弹碎片的威力仍然很大,会造成发动机散热器和机仓内零部件的损坏,从而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发动机舱前防弹通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舱前防弹通风装置包括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端的罩体,所述罩体内按照距离发动机舱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固定内层护板、中间层护板和能通风的最外层护板;所述内层护板和中间层护板上均设有数量相等的多个U形折弯,每个U形折弯均竖向延伸,内层护板上的U形折弯为U形折弯Ⅰ,中间层护板上的U形折弯为U形折弯Ⅱ,U形折弯Ⅰ和U形折弯Ⅱ的折弯方向形同且一一对应;每个U形折弯Ⅰ其折弯口径和折弯深度均大于U形折弯Ⅱ,U形折弯Ⅱ部分位于U形折弯Ⅰ内;每个U形折弯Ⅱ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风孔,每个U形折弯Ⅰ用于连接U形折弯Ⅰ两个侧壁的连接壁上设有过风孔。
发动机的热量散热方式为外界空气顺序经过最外层护板、通风孔和过风孔进入发动机舱,对散热器片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再流向发动机,从而实现发动机的降温。将内层护板和中间层护板上设置多个一一对应的U形折弯,其中U形折弯Ⅰ上过风孔与U形折弯Ⅱ上通风孔的设置位置不同,该种设置方式在满足散热需要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起到防弹效果,避免弹片伤及到发动机,其具体防弹原理是:外界的弹片通过最外层护板进入中间层护板时,大部分的子弹会被U形折弯Ⅱ上的连接壁阻挡,即使个别的弹片如果通过U形折弯Ⅱ上通风孔进入内层护板,由于通风孔和过风孔设置的位置不同,再加上U形折弯Ⅰ上的两个侧壁会二次起到阻止弹片的效果,所以使得弹片无法经过内层护板进入发动机舱。
作为优选,所述最外层护板为防护网或带孔的孔板。可以实现较好的通风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罩体底板上设置多个通孔。进入罩体的弹片会及时通过通孔漏出,避免进入发动机舱,更好的实现了对发动机的保护。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层护板、中间层护板的特殊结构,在不影响车辆发动机通风散热的同时,不仅加强了对子弹的抵御阻挡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子弹碎片进入发动机舱,显著提高了防弹的安全性,能够保护发动机内各零部件免遭损坏,使发动机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华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华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6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