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锁式种植载体和一种植物种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12071.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49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竹;朱文君;王小曼;卢漫;郭跃华;王丽;杜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雪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载体 自锁式 本实用新型 种植装置 种植区 种植物 凸起 抗冲击能力 结合植物 若干个孔 施工效率 使用方式 种植植物 合围 根系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式种植载体和一种植物种植装置,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包括若干个孔和与至少一个所述孔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在使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孔扣合围成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用于种植植物。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种植载体能够结合植物根系共同增加植物的抗水抗冲击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种植载体使用方式简单、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式种植载体和一种植物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沉水植物是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植物体各部分均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体低氧环境下进行气体交换。沉水植物在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具有以下作用:1.阻止底泥的再悬浮,抑制藻类生长,使水体透明度保持稳定,2.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氧,净化水质,扩大水生动植物的有效生存空间,3.为矿化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群落提供生活环境,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因此,沉水植物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河道中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种植存活率及种植成本,成为其应用的限制性因子。尤其在河道中,水流流速成为影响沉水植物成活率的关键性因子。当水流流速大于沉水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值时,将导致植株被冲走,尤其在沉水植物种植初期,根系未完全扎根于底泥中的情况下,植株被水流冲走的风险更大。因此沉水植物在河道修复的应用过程中,受流速的影响,植株存活率低,施工成本高,河道修复效果差。
目前沉水植物的种植方法主要有人工栽植法、钳栽法和抛种法。其中人工栽植法受外界环境干扰大;钳栽法因无法准确观察底质情况,沉水植物极易上浮,植株成活率低,种植效果差;抛种法施工工艺要求高,用植株成活率低。而以上所有的栽植方法,均无法有效提高沉水植物的抗水流冲击能力,植株完全依赖根系的作用固着于底泥中。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提高沉水植物抗水流冲击能力的装置,提高沉水植物应用于河道时的存活率,对于河道水生态环境的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锁式种植载体和一种植物种植装置,能够提高植物抗水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锁式种植载体,包括若干个孔和与至少一个所述孔相配合的凸起,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在使用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孔扣合围成种植区,所述种植区用于种植植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在所述凸起相同或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倒刺结构。
优选地,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由可降解的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孔的类型为圆孔、阶梯孔、不规则孔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在使用时,所述种植区沿植物生长方向的尺寸为8~10cm。
优选地,所述植物为沉水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为苦草、刺苦草、密刺苦草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区中种植有3~5株沉水植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物种植装置,包括上述的自锁式种植载体和用以固定所述自锁式种植载体的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式种植载体采用孔和凸起扣合形成种植区,能够根据种植植物的大小灵活调整凸起与孔的扣合位点,从而调整所述种植区的大小,进而保证自锁式种植载体与植物之间牢固地扣合、不易分离被水流冲走,同时确保了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自锁式种植载体并扎根于底泥中,兼顾了操作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式种植载体结合植物根系能够共同增加植物的抗水流冲击能力、使用方式简单、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12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