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909202.1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4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卓建明;吴忠生;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蓝海环科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软件***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通 出水池 反冲洗 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反冲洗管道 过滤组件 加药管道 输送管道 过流管 好氧池 平板膜 缺氧池 自吸泵 反冲洗阀门 系统稳定性 出水阀门 出水管道 出水水质 加药阀门 出水端 出水管 处理水 加药泵 加药桶 进水端 输送泵 厌氧池 产率 污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厌氧池借助过流管与缺氧池连通,缺氧池借助过流管与好氧池连通,好氧池借助输送管道与MBR膜池连通,输送管道上安装输送泵,MBR膜池中设置平板MBR膜过滤组件;加药桶借助加药管道与MBR膜池连通,加药管道上安装加药泵及加药阀门;出水池借助出水管道与平板MBR膜过滤组件连通,出水管道上安装出水阀门及自吸泵,自吸泵将MBR膜池中的处理水输送至出水池中;反冲洗池的进水端借助管道与出水池连通,出水池中的水经管道进入反冲洗池,反冲洗池的出水端借助反冲洗管道与MBR膜池连通,反冲洗管道上安装反冲洗阀门。本实用新型使得出水水质好,系统稳定性高,占地面积少,污泥产率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大都采用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其中,一级处理采用物理方法,主要借助格栅拦截、沉淀等手段去除废水中大颗粒悬浮物和砂粒等物质;二级处理则是采用生化方法,主要借助微生物的生命运动等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氮、磷等营养盐。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很多废水处理系统存在占地面积大,设备可靠性不稳定,自动化程度低,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经济效益低等缺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研发出克服所述缺陷的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使得出水水质好,系统稳定性高,占地面积少,污泥产率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基于MBR平板膜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出水池、反冲洗池和加药桶;所述厌氧池借助过流管与所述缺氧池连通,所述缺氧池借助过流管与所述好氧池连通,所述好氧池借助输送管道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所述输送管道上安装输送泵,所述MBR膜池中设置平板MBR膜过滤组件,污水依次进入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MBR膜池;所述加药桶借助加药管道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所述加药管道上安装加药泵及加药阀门;所述出水池借助出水管道与所述平板MBR膜过滤组件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上安装出水阀门及自吸泵,自吸泵将MBR膜池中的处理水输送至出水池中;所述反冲洗池的进水端借助管道与所述出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池中的水经所述管道进入所述反冲洗池,所述反冲洗池的出水端借助反冲洗管道与所述MBR膜池连通,清洗所述MBR膜池中的平板MBR膜过滤组件,所述反冲洗管道上安装反冲洗阀门。
在处理污水时,污水依序进入厌氧池、缺氧池及好氧池进行生化处理后,污水经输送泵输送至MBR膜池,打开加药阀门,加药泵往MBR膜池加入处理药水,MBR膜池中的平板MBR膜过滤组件处理后的处理水,经自吸泵输送至出水池中,完成污水处理;出水池中的处理水可以流至反冲洗池中,在需要对MBR膜池中的平板MBR膜过滤组件进行清洗时,打开反冲洗阀门,反冲洗池中的处理水经反冲洗管道对平板MBR膜过滤组件进行清洗。因此,本实用新型出水水质好,系统稳定性高,占地面积少,污泥产率低。
进一步,所述缺氧池中安装潜水搅拌机,所述潜水搅拌机位于所述缺氧池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MBR膜池借助回流管道与所述好氧池连通。
进一步,所述好氧池中设置多个曝气头,所述曝气头借助曝气管道与罗茨鼓风机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厌氧池1 过流管11
缺氧池2 过流管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蓝海环科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蓝海环科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909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自动化脱氮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阻力生物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