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99502.6 | 申请日: | 201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23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卢楚鹏;钟运浩;陈烈;陈必华;蔡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黄启文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速绕组 主绕组 调速电动机定子 本实用新型 绕组结构 产品可靠性 两组线圈 生产效率 线圈绕制 绕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包括主绕组和调速绕组,主绕组与调速绕组绕制在一起,所述主绕组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组线圈,所述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为一组线圈,所述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与所述主绕组的每极线圈的其中一组线圈绕制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速电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的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一般包括主绕组1、副绕组和调速绕组3,调速绕组3与主绕组1具有相同的极数,调速绕组3与主绕组1绕制在一起。如图1所示,主绕组1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组线圈11和第二组线圈12,第一组线圈11和第二组线圈12在定子上所绕制的槽数不同,第一组线圈11在定子上所绕制的槽数大于第二组线圈12在定子上所绕制的槽数,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组线圈11的内径大于第二组线圈12的内径;调速绕组3的每极线圈也包括有串联连接的第一组线圈31与第二组线圈32,调速绕组3的第一组线圈31与主绕组1的第一组线圈11绕制在一起,调速绕组3的第二组线圈32与主绕组1的第二组线圈12绕制在一起,可见,第一组线圈31在定子上所绕制的槽数大于第二组线圈32在定子上所绕制的槽数。如图1所示,主绕组1的其中一极线圈是在定子的第3号槽至第8号槽的范围内绕制,其中,该极线圈的第一组线圈11是在定子的第3号槽与第8号槽之间绕制,该极线圈的第二组线圈12是在定子的第4号槽与第7号槽之间绕制。同样,调速绕组3的其中一极线圈是在定子的第3号槽至第8号槽的范围内绕制,其中,该极线圈的第一组线圈31是在定子的第3号槽与第8号槽之间绕制,形成与主绕组1的第一组线圈11绕制在一起,该极线圈的第二组线圈32是在定子的第4号槽与第7号槽之间绕制,形成了与主绕组1的第二组线圈12绕制在一起。
上述举例是以主绕组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的两组线圈来描述。在市场中,定子也存在主绕组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连接的内径不同的三组线圈,同样,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连接的内径不同的三组线圈,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与主绕组的每极线圈按相应组线圈绕制在一起。
但是由于调速绕组3的漆包线截面积较小,在定子绕组制作定子总成的过程中,容易拉伤漆膜,造成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不良,不良率达6%。同时,绕线设备生产调速绕组3时,每极线圈的每组线圈均需经过启动、加速、绕制、刹车、停止等步骤,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生产定子绕组结构存在的短路不良率高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速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包括主绕组和调速绕组,主绕组与调速绕组绕制在一起,所述主绕组的每极线圈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组线圈,所述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为一组线圈,所述调速绕组的每极线圈与所述主绕组的每极线圈的其中一组线圈绕制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子绕组结构的调速绕组是通过仅为一组线圈的每极线圈与主绕组的每极线圈的其中一组线圈绕制在一起的,调速绕组的漆包线与主绕组、工装、模具的接触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下降,降低了定子绕组结构匝间由于调速绕组的漆包线拉伤漆膜而导致的短路故障率,提高产品可靠性。经统计生产20万台电动机,定子绕组结构匝间短路不良率下降35%,客户投诉故障率下降50%。
2)绕线设备在生产调速绕组的过程中,在每极线圈的绕制中仅仅需要绕制一组线圈,生产绕制调速绕组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例如,极数为四的调速绕组,每套线圈由绕制八组线调整为四组线,生产效率约提升40%。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主绕组与调速绕组的绕制结构的展开图。
图2为主绕组、副绕组和调速绕组的接线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99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