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幕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6049.5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谭治国;阳翔;陈鹏;余海明;何阳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板 龙骨 后玻璃 空隙腔 玻璃幕墙 连通口 本实用新型 密封板 前玻璃 连通 技术方案要点 对流效果 两侧设置 驱动组件 通风效果 屋外空气 进风口 室内外 封堵 内装 平行 驱动 脱离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幕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龙骨,所述龙骨内装设有前玻璃幕墙板和与前玻璃幕墙板相互平行的后玻璃幕墙板,从而形成空隙腔,所述龙骨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屋外空气和空隙腔的进风口,所述后玻璃幕墙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屋内空气和空隙腔的连通口,所述空隙腔内设置有封堵连通口的密封板,所述后玻璃幕墙板的两侧设置有与龙骨固定连接并驱动后玻璃幕墙板移动用于将连通口脱离密封板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使玻璃幕墙的通风效果更好,增加室内外的对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现代一种新型墙体形式,它源于现代建筑理论中自由立面的构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建筑的设计,玻璃幕墙将大面积玻璃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墙面,展示建筑物的现代风格,发挥玻璃本身的特性,使建筑物显得别具一格,从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公告号为CN20681562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玻璃幕墙。其包括龙骨、装设于龙骨上的玻璃幕墙板、用于将玻璃幕墙板固定在龙骨上的结构胶以及用于填充两玻璃幕墙板之间缝隙的耐候密封胶,位于结构胶与耐候密封胶之间的相邻所述玻璃幕墙板缝隙处设有止水条,所述龙骨与玻璃幕墙板之间穿设有多个夹持固定龙骨和玻璃幕墙板的水平固定件,且所述水平固定件位于玻璃幕墙板边缘处;位于两个玻璃幕墙板的所述水平固定件之间夹持固定有垂直固定件。
由于该种防水玻璃幕墙为了达到防水的功能,需要涂抹耐候密封胶将两玻璃幕墙板之间的空隙填补,还有止水条的加设,使得玻璃幕墙中间排列的很严密,无法进行通风,室内空气对流效果差,导致室内空气不新鲜,长期下去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幕墙,其优点是使玻璃幕墙的通风效果更好,增加室内外的对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玻璃幕墙,包括龙骨,所述龙骨内装设有前玻璃幕墙板和与前玻璃幕墙板相互平行的后玻璃幕墙板,从而形成空隙腔,所述龙骨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屋外空气和空隙腔的进风口,所述后玻璃幕墙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屋内空气和空隙腔的连通口,所述空隙腔内设置有封堵连通口的密封板,所述后玻璃幕墙板的两侧设置有与龙骨固定连接并驱动后玻璃幕墙板移动用于将连通口脱离密封板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控制后玻璃幕墙板移动,使连通口与室内空气连通。屋外的空气空过进风口进入到空隙腔内,然后空气再通过连通口进入到室内,从而提高了室内室外的通过效果,也提高了室内外的对流效果。若驱动组件控制后玻璃幕墙板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保持隔离,通过后玻璃幕墙板上下移动,实现室内外的通风换气,不仅操作节省空间,而且通风效果明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后玻璃幕墙板两侧的齿条,所述龙骨内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对应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和齿条的啮合,从而带动后玻璃幕墙板上下移动。驱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与后玻璃幕墙板的缝隙处设置有密封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起到了防水的作用,防止从进风口进入的水渍通过后玻璃幕墙板与密封板的空隙进入到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与龙骨可拆卸固定连接的阻尘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降尘组件的设置,减少了空气中的尘物或水渍通过进风口进入到空隙腔内,从而影响空隙腔内壁的通透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60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