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低双排斜直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3921.0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8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逸波;夏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地址: | 214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梁 前排桩 后排 组合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 基坑 支撑钢管 桩顶标高 双排 桩顶 基坑支护结构 建筑施工领域 基坑侧壁 间隔设置 效率低等 钢结构 转向器 钢制 铰接 预制 装配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高低双排斜直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方向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标高低于后排桩的桩顶标高,所述前排桩向桩后倾斜,所述前排桩的桩顶具有第一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具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均由预制钢结构装配形成,所述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支撑钢管连接,所述第一冠梁与第二冠梁分别通过一钢制转向器与支撑钢管铰接,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低双排斜直基坑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目前,国内建筑建设规模正在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在建造时需要挖基坑,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支护结构大多采用双排桩基坑支护,该基坑支护结构是由两排平行的钢筋混凝土桩及桩顶的连梁形成的空间门架式结构体系,前后排桩之间通过浇灌混凝土连接板进行连接,这种普通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虽然具有整体刚度大、施工简便快速等优点,但是现场浇筑施工带来的下料不足、混凝土养护时间长等缺点,使其大大影响了施工进度。
随着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化运用,如何将装配式结构运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成为了现代建筑人的首要任务,装配式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现场浇筑施工带来的下料不足、混凝土养护时间长等不足,并且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双排斜直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低双排斜直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包括沿基坑侧壁方向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的桩顶标高低于后排桩的桩顶标高,所述前排桩向桩后倾斜,所述前排桩的桩顶具有第一冠梁,所述后排桩的桩顶具有第二冠梁,所述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均由预制钢结构装配形成,所述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支撑钢管连接,所述第一冠梁与第二冠梁分别通过一钢制转向器与支撑钢管铰接。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土坡坡率为1:0.3-1:1。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向后倾斜角度为8°。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为混凝土管桩,桩径为400mm-500mm。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桩顶高度差为2.0m~3.0m。
优选的,所述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0m-2.5m。
优选的,所述各前排桩之间的自身间距为1.5m-1.8m,所述各后排桩之间的自身间距为1.5m-1.8m。
优选的,所述第一冠梁的下端具有第一圆形开口,第一圆形开口的直径稍大于前排桩的外径,前排桩与第一冠梁之间的局部空隙由水泥砂浆或楔形木块填充。
优选的,所述第二冠梁的下端具有第二圆形开口,第二圆形开口的直径稍大于后排桩的外径,后排桩与第二冠梁之间的局部空隙由水泥砂浆或楔形木块作为填充物进行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后排桩一低一高的形式使桩后土体实现放坡,前排桩所受压力得以减轻,前排桩向后倾斜的结构使原本完全由桩侧承担的水平压力分担至桩长方向,提高了整体的刚度;前、后排桩顶部通过预制钢结构装配形成冠梁,局部空隙用水泥砂浆或楔形木块填充,二者结合紧密,前后排冠梁通过钢制转向器与钢管支撑铰接,形成一整体,角度可结合坡体开挖程度调整,代替了传统冠梁、连系梁,同时起到了一定护坡的作用,并且钢管支撑便于回收,降低了工程成本;支护结构整体由预制构件装配而成,施工中不存在因下料或养护时间不足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节缩短基坑施工时的技术间歇时间,有助于加快工程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未经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3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支挡结构的装配式腰梁
- 下一篇: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护坡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