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母管制多烟气余热源集中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82402.2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2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刘红芳;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2 | 分类号: | F22D1/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隋玲玲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量回收器 烟气换热器 母管制 余热水 烟气 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 并联布置 余热源 温度压力传感器 一一对应关系 电动调节阀 闭式循环 调配系统 多台锅炉 辅助设备 集中监控 节能效率 循环水泵 烟气余热 运行管理 出水口 智能化 侧管 复用 母管 串联 锅炉 均衡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管制多烟气余热源集中余热回收系统,余热水管道采用母管制,烟气换热器组、循环水泵、能量回收器组串联于该母管中,形成闭式循环;所述烟气换热器组包括若干烟气换热器,所述若干烟气换热器并联布置于余热水管道一侧,所述能量回收器组包括若干能量回收器,所述若干能量回收器并联布置于余热水管道另一侧,所述烟气换热器和能量回收器的出水口均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烟气侧管路上设有温度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打破能量回收器与锅炉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能量回收器、辅助设备的复用,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充分调配系统中的资源,多台锅炉烟气余热均衡回收,实现智能化的运行管理,提高节能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管制多烟气余热源集中余热回收系统,用于燃气热水锅炉、燃气轮机、燃煤锅炉或类似行业的余热回收。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锅炉的烟气中水蒸气体积比在16~17%左右,如能利用这部分水蒸气的冷凝潜热,对锅炉供热效率带来10%以上的提高。为了减少锅炉之间的串烟,目前燃气热水锅炉多采用独立的烟风道,彼此互不干扰、安全性高。基于此前提,针对燃气热水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多采用能量回收器&锅炉一对一的回收工艺,即一台能量回收器回收一台锅炉的烟气余热。此回收工艺中烟气各自独立,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分述如下:
1.能量回收器与锅炉1:1对应,能量回收器、锅炉、辅助设备同时无故障下方可运行,系统可靠性降低;
2.锅炉的运行负荷在20~100%,烟气余热全回收会使能量回收器的投资增加,部分回收则造成锅炉高负荷期间烟气余热浪费;
3.由于锅炉通常带有备用率,造成能量回收器及辅助设备冗余较多、设备利用率低,项目投资增加,回收期延长,不确定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母管制多烟气余热源集中余热回收系统,打破能量回收器与锅炉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能量回收器、辅助设备的复用,采用集中监控的模式,充分调配系统中的资源,多台锅炉烟气余热均衡回收,实现智能化的运行管理,提高节能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母管制多烟气余热源集中余热回收系统,余热水管道采用母管制,烟气换热器组、循环水泵、能量回收器组串联于该母管中,形成闭式循环;所述烟气换热器组包括若干烟气换热器,所述若干烟气换热器并联布置于余热水管道一侧,所述能量回收器组包括若干能量回收器,所述若干能量回收器并联布置于余热水管道另一侧,所述烟气换热器和能量回收器的出水口均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烟气换热器的烟气侧管路上设有温度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烟气取热器安装在锅炉尾部烟道,与锅炉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锅炉、能量回收器、循环水泵的一一对应关系打破,实现设备的复用性,设备利用率提高,系统的稳健性提高;设备的投资降低,项目成本回收期缩短;能量回收器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台数以及单台负荷,灵活布置;监测锅炉的运行状态、负荷,合理分配中介循环水流量,提高中介水利用效率;集中监控系统统一调配系统中的各资源,确定设备运行台数与单台负荷,使设备处于高性能工况点附近运行,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烟气换热器1;能量回收器2;循环水泵3;电动调节阀4;温度压力传感器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82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