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截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75649.1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79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健;陈家冬;吴亮;别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绞线 水泥浆 支撑梁 支撑管 混凝土支撑 粘结预应力 变截面 灌浆孔 支护桩 本实用新型 安全事故 固定相连 基坑工程 均匀开设 人员伤害 波纹管 灌浆口 支撑杆 穿设 回弹 填充 粘结 正对 断裂 拆除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支护桩的顶部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梁,支撑梁内设有钢绞线,所述支撑梁内设有支撑管,所述钢绞线穿设于支撑管内,所述支撑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灌浆孔,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与灌浆孔正对的灌浆口,所述波纹管与钢绞线之间填充有水泥浆。水泥浆干燥后,水泥浆将钢绞线与支撑管进行固定相连。当支撑梁拆除时,水泥浆与钢绞线粘结在一起,干燥后的水泥浆对钢绞线进行固定,钢绞线断裂时无法回弹,从而对人员进行保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避免机械和人员伤害风险,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截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基坑工程领域中,内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为抵抗由土压力和地面荷载产生的巨大水平力,内支撑需要布置成几何尺寸很大的水平支撑梁,在水平支撑梁交叉部位还要布置立柱以支托支撑梁。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82140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基坑预应力支撑结构,其包括竖向挡土构件、冠梁和围檩梁。冠梁和围檩梁均为钢筋混凝土梁,冠梁浇筑连接于竖向挡土构件的顶端面,竖向挡土构件锚入到冠梁内,冠梁中布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预应力筋,第一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预钢绞线,冠梁的两端支座处设置有对第一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的锚具。该支撑结构刚度大、跨度大,增大了基坑施工作业空间,方便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造价。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撑为一种临时结构,当地下工程施工结束时支撑需要拆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拆除时,钢绞线处于高应力紧绷状态,由于钢绞线无粘接可进行自由滑动,当钢绞线断开或拆除时,钢绞线容易发生回弹从而对人员产生意外伤害,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截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结构,其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截面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支撑结构,包括支护桩,支护桩的顶部设有支撑杆和支撑梁,支撑梁内设有钢绞线,所述支撑梁内设有支撑管,所述钢绞线穿设于支撑管内,所述支撑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灌浆孔,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与灌浆孔正对的灌浆口,所述支撑管与钢绞线之间填充有水泥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支护桩安装于基坑内,支撑梁和支撑杆固定在支护桩的上端对支护桩进行固定。将钢绞线穿入支撑管内,将支撑管装入支撑梁内,灌江口与灌浆孔正对。采用穿心千斤顶张拉钢绞线并锁定钢绞线,把注浆管从灌浆口深入灌浆口内,开始对支撑管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钢绞线外。水泥浆干燥后,水泥浆将钢绞线与支撑管进行固定相连。当支撑梁拆除时,水泥浆与钢绞线粘结在一起,干燥后的水泥浆对钢绞线进行固定,钢绞线断裂时无法回弹,从而对人员进行保护,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避免机械和人员伤害风险,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和支撑梁形成“口”字形,所述支撑梁与支撑梁相对设置,所述支撑梁为变截面梁,所述支撑梁包括水平的外侧面和向内凸出的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一般为方形,支撑杆和支撑梁形成“口”字形与基坑相贴合。基坑的四条侧边分别于两条支撑梁和支撑杆相互正对。基坑的侧边对支撑梁施加压力,支撑梁的两端与支撑杆相连,支撑杆对支撑梁的两端施加支撑力。支撑梁的长度较长中间位置容易产生挠度。支撑梁的中间位置设为弧形面,支撑梁的中间位置的截面较大,加强支撑梁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另外,支撑梁中间所受的压力大于支撑梁两侧的压力,支撑梁根据应力的大小设为圆弧形,代替传统的方形条状支撑梁,节约材料,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若干竖直的贯穿支撑梁的空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75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坑的组合支撑体系
- 下一篇:一种折线交错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