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区域连续式隧道窑炭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67951.2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学锋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10;C10B47/06;C10B47/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分区域 连续式隧道窑 小车 本实用新型 炭化 炭化炉 连续化生产 密闭区域 热辐射板 生产效率 生物质气 碳化过程 同一区域 密封板 排出口 燃烧器 隧道窑 密闭 炉门 分隔 燃气 吻合 回收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区域连续式隧道窑炭化炉,包括炉体(1)、小车(2),所述的炉体(1)为密闭的隧道窑式结构,两端由炉门(6)封闭,所述炉体(1)内部分隔有多个与小车(2)长度相吻合的区域,每个区域与每个小车(2)在碳化过程中均构成独立的密闭区域,在所述炉体(1)的每个区域均设置有密封板(4)、热辐射板(5)、燃烧器(3)和副产品排出口(14)。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区域炭化,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在同一区域回收相同物质、使后期的处理得以简化和提高,同时利用炭化中的生物质气自供燃气、进一步了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炭化设备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分区域连
续式隧道窑炭化炉,广泛适用于生物质的炭化。
背景技术
生物质炭化是指在无空气等氧化气氛情形下发生的不完全热降解,生成产品(生物质炭)及副产品(水、木醋液、生物质气和木焦油等)的过程。一般来说,生物质在炭化过程中需要经历干燥、预炭化、炭化三个阶段,干燥阶段是生物质炭化的准备阶段,当温度达到120-150℃时,生物质中所蕴含的水分受热率先析出,变成干生物质;预炭化阶段是生物质的炭化的起始阶段,当温度达到150-275℃时,干生物质受热,其中的不稳定成分(如半纤维素)发生热解,析出少量挥发分;炭化阶段是生物质炭化的主要阶段,当温度超过275℃以上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发生剧烈的热分解,产生大量的挥发分,释放大量的反应热(生物质气),获得初步生物炭;当温度继续升高达到450-500℃时,利用炭化阶段释放的大量热,对初步生物炭进行无氧煅烧,会继续排出残留在生物炭中的气体,提高生物炭中的碳含量。
传统炭化炉在炭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干燥、预炭化、炭化三个阶段均固定在同一位置上,不能连续化生产,不仅耗时耗能、生产效率低,而且碳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为混合物质,需要另外配置其它设备才能净化分离和回收利用,导致生产成本居高难下。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螺旋推进式生物质连续炭化一体炉”(CN 206127206U),采用螺旋为动力并起到隔离和传热的效果,虽然解决了干馏生物质移动的问题,达到了连续炭化的效果,但该方法没有解决快速干馏即快速传热的问题,生产效率比较低;且炭化炉为一体式,排出的水、木醋液、生物质气和木焦油等为混合物质,需要后续分离设备进行处理,增加了后续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公开的“一种炭化装置及炭化工艺”(CN 107794070 A),采用立式炭化筒依靠自身重力向下移动,筒体外部加热,解决炭化炉占地面积大问题,同样达到了连续炭化的效果,但该方法传热面距离生物质中间点更远,炭化时间会更长,生产效率同样比较低;且炭化炉为一体式,排出的水、木醋液、生物质气和木焦油等也为混合物质,仍然需要后续分离设备进行处理,增加了后续的处理难度和成本。
综上所述,现有的连续炭化炉总体来说虽然都实现了连续生产的目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传热慢、碳化不均匀、冷却过程中的热能没有充分利用、炭化过程中排出的水、木醋液、生物质气和木焦油等副产品需要后续分离设备进行处理的问题,因此,亟待发明一种生产效率高,出炉气体成分较单一利于回收的连续式炭化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分区域连续式隧道窑炭化炉,通过分区域炭化,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在同一区域回收相同物质、使后期的处理得以简化和提高,同时利用炭化中的生物质气自供燃气、进一步了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区域连续式隧道窑炭化炉,所述的炉体为密闭的隧道窑式结构,两端由炉门封闭,所述炉体内部分隔有多个与小车长度相吻合的区域,每个区域与每个小车在碳化过程中均构成独立的密闭区域,在所述炉体的每个区域均设置有密封板、热辐射板、燃烧器和副产品排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学锋,未经陈学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67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制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煤焦油组分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