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830283.6 | 申请日: | 2018-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邱声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米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 地址: | 265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装置,特征在于由外旋盖、内导套和止压座装配而成,所述内导套与所述外旋盖固定连接并向所述止压座提供运动导向,其包括上部罩盖于所述外旋盖内部的导向部以及下部沿所述外旋盖底部两侧向外延伸的侧翼部,所述侧翼部用于粘结固定胶带;所述止压座的底面固定止血棉,所述止压座与所述外旋盖之间螺纹旋接。本实用新型止压效果更加稳定,避免了现有弹性止血装置存在的初始压力会疲劳以及走火弹开的现象,安全可靠,采用这种施压的止血装置,其胶粘部不必设计过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是,是一种临床上使用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止血带,其结构主要是由固定部和止血部构成,固定部主要是采用胶带粘接在人体皮肤上,止血部直接作用于创口皮肤上,在止血过程中,通常将固定部的胶带设计的足够长度,以此保证通过固定部向止血部施加足够的拉力从而使得止血部对创口达到一定的止压效果,因此,目前的固定部设计长度过长,导致材料的浪费、成本的提高以及操作上的不便。另外,部分带有弹簧的止血部,往往会因金属或塑料件的疲劳,其性能会产生相应的衰减,使其整体止压效果减弱甚至失效,如果仍然采用其止血,过程中若意外弹开会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损伤,相当危险。同时此类止血件也会因运输途中的碰撞产生弹性件弹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只能做报废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捷合理、操作安全可靠的止血装置。该止血装置在保证固定部的粘结性能不缩减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固定部的横向面积来获得一种优化的止血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止血装置,特殊之处在于,其整体是由外旋盖1、内导套2和止压座3装配而成,其中
所述外旋盖1作为整个装置的外壳体,外部施加旋拧力致其转动预定角度;
所述内导套2与所述外旋盖1固定连接并向所述止压座3提供运动导向,其包括上部罩盖于所述外旋盖1内部的导向部以及下部沿所述外旋盖1底部两侧向外延伸的侧翼部2-1,所述侧翼部2-1用于粘结固定胶带,以此构成止血装置的固定部;
所述止压座3的底面固定有直接贴覆于创口部位的止血棉,所述止压座3与所述外旋盖1之间螺纹旋接,且当所述外旋盖1发生转动时,所述止压座3能够沿所述导向套2的导向结构完成向上或向下的移动行程。
所述外旋盖1的内壁设有螺旋筋条1-1,所述止压座3上具有滑动配合于所述螺旋筋条1-1上的螺旋槽口3-1,通过所述螺旋槽口3-1在所述螺旋筋条1-1上的滑动实现所述止压座3与所述外旋盖1之间的相对转动。
所述内导套2与所述外旋盖1固定连接结构为:所述外旋盖1内部设有内套筒1-2,所述内套筒1-2外周设有一圈配合凸环1-21,所述内导套2的顶部开设有一圈与所述配合凸环1-21相嵌合的环槽2-2,当所述配合凸环1-21卡嵌于所述环槽2-2内时,所述外旋盖1与所述内导套2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内导套2向所述止压座3提供的导向部结构包括:在所述内导套2外围两侧设计的向内凹陷的导向壁2-3,所述止压座3上设有配合于所述导向壁2-3上的导向套3-2,通过导向套3-2与所述导向壁2-3之间的配合,保证二者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其运动方式只能是相对的上下移动;
所述内导套2的侧翼部2-1为呈横向扩展的蝶翅状。
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装置,采用旋转止压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替代传统单纯通过胶粘压力实现止压的方式,其止压效果更加稳定,另一方面,相对于现有的弹性止压方式,其初始状态没有任何部件受压,这就避免了现有弹性止血装置存在的初始压力会疲劳以及走火弹开的现象,即稳定又安全可靠,采用这种施压的止血装置,其胶粘部不必设计过长,只要能达到基础的粘结固定效果即可,创口部位的止压性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米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米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302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