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9784.2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1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凯;吴成峰;蔡増熠;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一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漏 通气通道 弹跳式 本实用新型 地漏本体 机构控制 上下两端 外界空气 下水通道 连通 紧凑 排水 贯通 驱动 | ||
1.一种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包括上下两端贯通的地漏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连通下水通道(100)与外界空气的通气通道(A),所述地漏本体(10)内设有弹跳式切换机构(30),通过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所述通气通道(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0)上方设有可供水流经过的地漏盖(20),所述地漏本体(10)内形成有内通道(11)和围绕在所述内通道(11)之外的外通道(12),还包括可相对所述地漏盖(20)活动设置并可联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盖帽(40),所述盖帽(40)上设有连通所述内通道(11)和外界空气的通气口(41),所述内通道(11)和所述通气口(41)形成所述通气通道(A),按压所述盖帽(40)时,所述盖帽(40)驱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并在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的作用下在关闭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口(41)的位置之间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0)包括内外间隔布置的内套管和外套筒,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筒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外通道(12),所述内套管的内腔形成所述内通道(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包括套体(32)、可滑动地装设在所述套体(32)内的滑动体(33)和转动体(34),所述套体(32)内沿轴向设有若干相间隔的筋条(321),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导向槽(322),所述导向槽(322)之间交错地设有限位台阶(323),所述限位台阶(323)与所述导向槽(322)的底壁具有一间隔距离,所述滑动体(33)的上端支撑着所述盖帽(40),所述滑动体(33)的下端间隔设置若干个与所述转动体(34)相配合的凸块(331),所述转动体(34)与所述滑动体(33)相配合的一端对应设有若干相间隔的凸条(341),所述凸条(341)靠近所述滑动体(33)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面(3411),所述凸块(33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3311),所述筋条(321)靠近所述转动体(34)的一侧设有第三斜面(3211),所述凸块(331)和所述凸条(341)在所述筋条(321)之间形成的所述导向槽(322)中滑动,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转动体(34)施加弹性力的弹性件(31);所述滑动体(33)在所述盖帽(40)的带动下沿所述套体(32)滑动并推动所述转动体(34),当所述转动体(34)的凸条(341)被推出所述导向槽(322)时,在所述第一斜面(3411)、第二斜面(3311)和第三斜面(3211)的作用下所述转动体(34)转动一角度,并且所述转动体(34)的凸条(341)在所述弹性件(31)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相邻的一个所述导向槽(322)中,从而使得所述凸条(341)在抵接于所述导向槽(322)的底壁和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323)之间进行切换,进而使得所述滑动体(33)相对所述套体(32)轴向移动所述的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设于所述内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底端设有连接筋条(13),一支撑座(50)固设于所述连接筋条(13)上并位于所述内套管底端的中部以支撑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0)的中部设有弹簧导套,所述弹性件(31)为压簧并设于所述弹簧导套中,所述转动体(34)为底部开口的套筒状结构,所述弹跳式切换机构(30)还包括一纵向设于所述转动体(34)内的支撑杆(35),所述弹性件(31)通过所述支撑杆(35)对所述转动体(34)施加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大排速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33)和所述转动体(34)为套筒状结构,所述凸块(331)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滑动体(33)的底端之周壁,所述凸条(341)沿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转动体(34)的下部之周壁,所述转动体(34)的上部套入所述滑动体(3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一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晋江一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97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封闭地漏
- 下一篇:基于LID设施的人工降雨系统下的雨水蓄排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