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逃生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8174.0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天下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茂达智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94 | 代理人: | 胡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筒 逃生 本实用新型 弹性板 支撑件 套箱 收缩 多重安全保障 第二支撑件 套筒横截面 受灾现场 自由调整 摔伤 移动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逃生筒,包括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套筒逐级套设,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套箱,第一弹性板和第一支撑件;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套箱,第二弹性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收缩后的第二套筒。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筒,多重安全保障,避免逃生人员摔伤呛伤,可依据受灾现场自由调整高度,可完全收缩,适用范围广泛,移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逃生筒。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突飞猛进的高楼设计技术和发展形势相比,高层灭火救援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对落后,消防救援难题越来越凸显。高层建筑有竖向的各种通道,比如楼梯、管道等,这些功能必要的内部通道会在火灾时形成若干个竖向火洞,火灾时烟气一定向上升腾,就在建筑里面形成了烟囱效应,助长了火势蔓延,所以高层建筑中,竖向火的蔓延一定比横向的快。在城市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逃生难度高,伤亡率大。开窗跳楼是一种很被动的做法,跳十个,死九个,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楼层较低的住户,实际上即使是二楼的高度跳到地上也是十分危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逃生筒,解决了高楼火灾逃生难,盲目跳楼伤亡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逃生筒,包括若干个套筒;所述套筒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套筒逐级套设,从下往上依次是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N套筒,所述套筒可自由上下伸缩;
第一套筒包括第一套箱,第一弹性板和第一支撑件;第二套筒包括第二套箱,第二弹性板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收缩后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弹性板安装于第一套箱内壁,所述第一支撑件安装于相邻的第一套箱内壁;所述第一弹性板底面和第一套箱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伸缩杆;所述第二弹性板安装于第二套箱内壁,所述第二支撑件安装于相邻的第二套箱内壁;所述第二弹性板底面和第二套箱内壁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两个,设置与相对的第一套箱内壁;所述第二支撑件为两个,设置与相对的第二套箱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外壁设置隔热阻燃层。
进一步地,最高层的套筒顶部设置常闭弹性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筒套筒内的弹性板和弹性伸缩杆起到双重缓冲作用,上部伸出的套筒可逐级缓冲重力加速度,下部收缩叠加的套筒可以作为缓冲垫吸收最后的重力势能,多重安全保障,避免逃生人员摔伤。套筒外壁设置隔热阻燃层,避免套筒内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套筒无法使用。最高层的套筒顶部设置常闭弹性开口,逃生人员经过后自动弹性闭合,避免毒烟毒气进入逃生筒。本实用新型的逃生筒可依据受灾现场自由调整高度,可完全收缩,整体重量轻,适用范围广泛,移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逃生筒完全伸长的状态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逃生筒工作状态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逃生筒完全收缩的状态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套俯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套合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主视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天下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未经华夏天下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8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作用于眼部的超声波治疗头
- 下一篇:一种高空应急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