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3681.5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34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盛潮文;贾宏;王翔;许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5/18;B01L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坩埚内腔 石墨套 氧氮分析 底面 球面 本实用新型 单坩埚 装载量 坩埚套 分析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本套坩埚包括外坩埚和内坩埚,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设有台阶,所述内坩埚套入所述外坩埚内腔并且底面坐落于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的台阶上,所述内坩埚内腔底面为球面。本石墨套坩埚克服传统套坩埚和单坩埚的缺陷,有效提高内坩埚中样品的装载量,有利于样品中气体的完全释放,提高分析精度,降低分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
背景技术
采用氧氮分析仪进行氧氮分析的原理为试样置于石墨坩埚中,在充满氦气的气氛中,通过脉冲电极炉加热,试样被高温熔融,试样中的O2、N2、H2分别以CO、CO2、N2和H2的形式释放出来,在He载气的气流带动下,经过加热的氧化铜,使CO→CO2、N2→N2、H2→H2O。CO2经CO2红外检测器检测,检测后的气体组份再经过CO2吸收剂(钠石棉)将CO2吸收,吸收时产生的H2O和原组份中的H2O由强干燥剂(无水高氯酸镁)吸收而除去,剩下的N2通过热导检测器检测。CO2和N2的检测浓度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分别以氧和氮的含量(百分含量或ppm)形式显示出来。
通常,氧氮分析仪使用的石墨坩埚有单坩埚和套坩埚两种,套坩埚由外坩埚和内坩埚套合构成。单坩埚和套坩埚的特性为单坩埚温度高、样品的装载量大、但分析后产生的粉尘较多,使得除粉尘用的除尘管中的石英棉更换频繁,提高分析成本;套坩埚的加热温度均匀、分析精度高、分析后产生的粉尘较少并且不易烧穿,但内坩埚样品装载量小。在分析成本上,单坩埚一次性使用,套坩埚由外坩埚和内坩埚组成,每次分析时将内坩埚装入外坩埚中,分析完成后将内坩埚倒出,外坩埚继续可以装入内坩埚再进行分析,外坩埚可以重复使用十次以上,内坩埚也是一次性使用,单坩埚的价格是内坩埚的一倍,外坩埚的价格与单坩埚相同,有的外坩埚可以作为单坩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本石墨套坩埚克服传统套坩埚的缺陷,有效提高内坩埚中样品的装载量,使称样量多的样品熔融后不溢出,有利于样品中气体的完全释放,提高分析精度;本石墨套坩埚克服了单坩埚受热状态相对较差以及分析后产生粉尘多的情况,提高了分析精度,降低了近一半的分析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包括外坩埚和内坩埚,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设有台阶,所述内坩埚套入所述外坩埚内腔并且底面坐落于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的台阶上,所述内坩埚内腔底面为球面。
进一步,所述内坩埚的内腔直径为10.5mm、内腔底面的球面半径为5.25mm。
进一步,所述外坩埚的内腔直径为13mm,所述内坩埚的外圈直径为12.7mm。
进一步,所述外坩埚和内坩埚套合后,所述内坩埚的顶面低于所述外坩埚的顶面。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氧氮分析仪的石墨套坩埚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套坩埚包括外坩埚和内坩埚,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设有台阶,所述内坩埚套入所述外坩埚内腔并且底面坐落于所述外坩埚内腔底部的台阶上,所述内坩埚内腔底面为球面。本石墨套坩埚克服传统套坩埚的缺陷,有效提高内坩埚中样品的装载量,使称样量多的样品熔融后不溢出,有利于样品中气体的完全释放,提高分析精度;本石墨套坩埚克服了单坩埚受热状态相对较差以及分析后产生粉尘多的情况,提高了分析精度,降低了近一半的分析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36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GSM通信技术的SF6泄漏报警主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