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22415.0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6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聂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启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637 | 代理人: | 危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识别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在门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和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门锁领域,特别是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
背景技术
血管生物识别是一种通过特定光谱照射人体某一部位(手指、手掌、手背等),光谱被该部位血管中的血红蛋白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得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成像端阴影成像的技术。血管生物识别具有唯一性、稳定性、活体识别、非接触识别等优点。
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解决了钥匙遗失,被盗,携带不便等现实问题。在开锁的过程中比普通锁更加安全,已被注册的用户通过转动门把手即可自动识别用户信息进行解锁,而未被注册的陌生人则无法进入。
与本专利最相近似的实现方案是一种基于局部手背静脉识别的智能门锁及门禁系统。包括血管采集模块、支架、处理系统、门把手、控制开关。首先采集手背的静脉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图片上传到处理系统中增强处理,同时和数据库中现有的样本进行对比和识别,若是合法用户,发出解锁信号,十秒后,门锁恢复闭合;若为非法用户,则继续采集信息。
目前已有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但在操作结构上不够优化,需要多步操作才能够实现,一般先要将手放入识别装置,识别装置进行身份确认,然后通过手动来打开门锁,存在操作复杂、不人性化等问题。
同时,现有智能门锁的识别装置的放置位置一般在前面板,具有开模复杂,制作成本高,不可复用等缺点;在前面板的识别装置还需要对手指位置进行严格的定位,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基于血管识别的智能门锁存在结构复杂,开锁过程多步,复杂的问题。
提出一种更加优化的基于血管生物识别的门锁/门禁解决方案。将血管识别模块同门锁/门控的把手相结合,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智能锁更容易安装,并使得门锁在开启的过程中更加快速、便捷,并提供更加精准的手指定位结构使得成像更加清晰,识别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将常规的基于生物识别的智能门锁的使用步骤:先识别-然后开锁步骤简化为识别开锁同时进行,简化了开锁的流程,提高了开锁的安全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将血管识别模块进行模块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门锁、门、用户使用习惯和制作成本进行合理的组合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目前产品没有将血管识别模块同门锁把手相结合,开锁的过程较为复杂,且手指的定位不够精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血管的门把手识别装置,使得开锁的步骤缩减为一步,转动(拉开)把手即可实现开锁开门。
也解决了目前血管识别门锁制作成本与单一,使用习惯单调等问题。
一种血管识别的门锁,包括设置在门上的门锁、门上的把手及把手与门锁之间的锁轴,所述的门锁,门把手和锁轴可分别放置血管采集模块、近红外光源模块、血管识别处理模块和门锁模块,门锁模块在门上;血管识别处理模块,血管采集模块和近红外光源模块可按一定组合分别位于门、锁轴和把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产品来调整组合,提高对产品的防护能力,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的门锁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启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启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22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科用血管显影仪
- 下一篇:一种用于腹腔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