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时起搏导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9492.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5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唐跃;张冬;罗富良;李彬;罗晓康;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75 | 分类号: | A61N1/3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欣永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0 | 代理人: | 张庆敏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外壳 起搏导线 连接球 留置 本实用新型 刺痛 缝合 针头 倒刺 导线连接 滑动连接 结构结构 紧密设置 连接固定 拔除 残端 心肌 出血 损伤 皮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时起搏导线结构,包括缝合针头,所述缝合针头与留置导线连接,所述留置导线另一端与连接球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球的另一端与导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导线上靠近另一端的外表面紧密设置有第一导线外壳,所述留置导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倒刺,还包括第二导线外壳,所述第二导线外壳套置于导线外面位于连接球与第一导线外壳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导线外壳的内径大于所述导线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连接球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临时起搏导线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安放方便,与普通起搏导线相同,拔除时不会损伤心肌造成出血,不会有残端刺痛皮肤,无刺痛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临时起搏导线结构。
背景技术
心脏术后常常需要留置临时起搏导线,在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通过临时起搏导线与临时起搏器连接进行治疗,一般在出院之前要拔除临时起搏导线。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临时起搏导线结构示意图,包括缝合针头1’及与缝合针头1’一端连接的起搏导线2’,起搏导线2’外面设置有导线外壳3’,二者紧密配合。
现有的临时起搏导线从人体拔出时存在两个问题:
(1)直接拔除,有可能使人体心脏损伤出血;
(2)剪断起搏导线2’,使其留于皮内,但是术后起搏导线2’的残端会刺痛皮肤,为患者留下长期痛苦。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拔除时不会损伤人体心肌造成出血,不会有残端刺痛皮肤,无刺痛感的临时起搏导线结构是本发明人潜心研究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时起搏导线结构,其结构设计简单,安放方便,与普通起搏导线相同,拔除时不会损伤心肌造成出血,不会有残端刺痛皮肤,无刺痛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时起搏导线结构,其中包括缝合针头,所述缝合针头与留置导线连接,所述留置导线另一端与连接球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球的另一端与导线的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导线上靠近另一端的外表面紧密设置有第一导线外壳。
优选地,所述留置导线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倒刺。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导线外壳,所述第二导线外壳套置于导线外面位于连接球与第一导线外壳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导线外壳的内径大于所述导线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连接球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线外壳的内径小于第一导线外壳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连接球与所述导线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临时起搏导线结构通过与导线为非紧密接触的第二导线外壳与连接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导线拔出的力没有作用于心脏上,避免了心脏可能因此而造成的出血;并且本导线结构在拔除后仅残留表面具有倒刺的留置导线和连接球在体内,不会刺痛皮肤,患者没有刺痛感。该起搏导线结构安放方便,与普通起搏导线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临时起搏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临时起搏导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临时起搏导线结构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9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体外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PAD设备的长效智能化附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