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04737.2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8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星;刘少林;朱昌阳;史兆臣;尚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涤管 回收器筒体 进气筒体 喷嘴 动力波 蜂窝状 回收器 上端盖板 多通道 进气管 排气管 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 法兰连接管 横截面形状 模块化布置 循环泵出口 并列设置 布置方式 竖直向上 正六边形 上端 除雾器 处理量 进口处 进气筒 排污管 气量 单根 管板 管箱 竖直 下端 体内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主要包括回收器筒体、进气筒体、管箱、进气管、洗涤管、喷嘴、循环泵、除雾器、排气管、排污管和支座,其特征在于:进气筒体固定于回收器筒体的上端盖板的左侧,进气筒体的上端通过法兰连接管箱及进气管,进气筒体内并列设置多根竖直的洗涤管,单根洗涤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有洗涤管均固定在进气筒体两端的管板上,布置方式呈蜂窝状;每根洗涤管的下端进口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竖直向上的喷嘴,喷嘴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出口相连,循环泵进口与回收器筒体底部相连;排气管固定于回收器筒体的上端盖板的右侧。该动力波回收器结构紧凑,大大增加了气体的处理量,根据处理气量可进行模块化布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
背景技术
在炼油、化工、能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含有硫化物、氮化物、氯化物等有害气体的废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进行废气净化处理对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动力波洗涤技术是湿法洗涤法中的一种,是废气净化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现有的动力波洗涤塔进气管为一根洗涤管,洗涤管下部为一个或三个大口径无堵塞喷嘴,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废气进行净化,但由于一根洗涤管的处理量有限,难以满足大量废气的处理需求,另外,如果选择的洗涤管管径较大,靠近管壁的气体难以与洗涤管中部的吸收液充分混合,管内空间的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废气净化的效率较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中废气量不断增大,设备往往达不到较高要求的净化效果,这种缺陷日益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主要包括回收器筒体、进气筒体、管箱、进气管、洗涤管、喷嘴、循环泵、除雾器、排气管、排污管和支座,其特征在于:进气筒体固定于回收器筒体的上端盖板的左侧,进气筒体的上端通过法兰连接管箱及进气管,进气筒体内并列设置多根竖直的洗涤管,单根洗涤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所有洗涤管均固定在进气筒体两端的管板上,布置方式呈蜂窝状;每根洗涤管的下端进口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竖直向上的喷嘴,喷嘴通过管道与循环泵出口相连,循环泵进口与回收器筒体底部相连;除雾器固定于回收器筒体的上部,排气管固定于回收器筒体的上端盖板的右侧。
所述回收器筒体和洗涤管材料均采用玻璃钢,并采用无焊一次性成型技术,不存在焊缝,不易拉裂变形。
所述喷嘴下端连接在支路管道上,支路管道的一端连接在主管道上,其另一端封闭,位于主管道的两侧,主管道与支路管道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回收器筒体的上端盖板为平板型,其上部为圆柱形筒体,下部为圆锥形筒体,圆锥形筒体的最下端连接排污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单根洗涤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在进气筒体内呈蜂窝状布置,增大了进气筒体内的布管数量,形成了气体的多通道,能够使气体均匀进入每根洗涤管;二是回收器筒体和洗涤管材料均为玻璃钢,采用无焊一次性成型技术,不存在焊缝,拉裂不易变形,容易加工且耐腐蚀性能好;三是进气筒体内并列布置多根竖直的洗涤管,使该动力波回收器结构更紧凑,大大增加了气体的处理量,增强了处理效果,根据处理气量可进行模块化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蜂窝状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剖面图。
图2为A-A截面俯视图。
图3为喷嘴管道连接图。
附图标记:1-循环泵;2-喷嘴;3-洗涤管;4-进气筒体;5-管箱;6-进气管;7-排气管;8-除雾器;9-回收器筒体;10-排污管;1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04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周布置多通道动力波回收器
- 下一篇:室内空气净化新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