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灌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9755.6 | 申请日: | 201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8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毕君;张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砺行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金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灌带 迂回管道 进水口 流道 本实用新型 下挡块 滴口 管头 内腔 体内 用具技术领域 抗堵塞性能 过滤筛网 缓冲稳流 交错分布 内腔相通 农业灌溉 压力补偿 上挡块 挡块 滤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滴灌带,属于农业灌溉用具技术领域,包括滴灌带体、安装于滴灌带体一侧的管头及设置于滴灌带体内的流道,所述滴灌带体内设有滴灌带内腔,所述滴灌带内腔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滴灌带体相连的均匀交错分布的若干上挡块和若干下挡块,所述管头内设有滤芯,所述流道设置于所述下挡块的底部,所述流道包括进水口、迂回管道及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滴灌带内腔相通,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过滤筛网,所述迂回管道末端设有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堵塞性能好、使用方便,上下挡块具有一定的压力补偿,使流速更均匀,迂回管道的设置具有缓冲稳流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滴灌带。
背景技术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然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存在浪费水资源、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滴灌因具有节水、灌溉均匀、提高肥效和适应范围广等优点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可适应于果树、大田作物及大棚、温室作物等的灌溉,是目前干旱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然而传统的滴灌带没有设置过滤窗,滴灌的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因此必须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专利一种筛网式滴灌带(申请号为201720000769.2),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滴灌带,该滴灌带通过滴灌带管头中的过滤筛网对水进行过滤,并采用毛细进水口、迂回毛细管和滴灌带滴口一体化设计,具有防止滴灌带滴口结垢的效果。但是该滴灌带仅在管头处设有过滤装置,过滤效果有限,且滴灌边管带设置于滴灌主管的侧面,制作成本高,此外,滴灌主管内的水流速不易控制,降低了灌溉的均匀性。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抗堵塞性能好、使用方便的滴灌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滴灌带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抗堵塞性能好、使用方便的滴灌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滴灌带,包括滴灌带体、安装于滴灌带体一侧的管头及设置于滴灌带体内的流道,所述滴灌带体内设有滴灌带内腔,所述滴灌带内腔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与所述滴灌带体相连的均匀交错分布的若干上挡块和若干下挡块,所述管头内设有滤芯,所述流道设置于所述下挡块的底部,所述流道包括进水口、迂回管道及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滴灌带内腔相通,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过滤筛网,所述迂回管道末端设有滴口。
优选的,所述滤芯为由若干层不锈钢烧结过滤网组成的圆柱体型结构,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过滤面积大、过滤效果好等优点。
优选的,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的形状为弓形且弓形对应的弧为劣弧,所述挡块具有一定的压力补偿作用,可以使水的流速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上挡块之间的距离及所述下挡块之间的距离均为0.5-2m,挡块之间距离适中,这样挡块的数量不至于过多而影响滴灌带制作成本,也不至于过少而不能有效地使流速更加均匀。
优选的,所述迂回管道的外侧为锯齿状,所述迂回管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齿牙和齿根,所述齿牙和所述齿根之间的夹角为50°至70°,所述迂回管道具有稳流及延长流道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数量为1个,所述滴口数量至少为1个。
优选的,所述滴灌带体、所述上挡块和所述下挡块采用的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装有滤芯的管头,且滴灌带体内流道的进水口处也设有过滤筛网,提高了滴灌带的抗阻塞性能。
(2)本实用新型滴灌带体内的流道设有外侧为锯齿状的迂回管道,且滴灌带内腔内设有均匀交错分布的上挡块和下挡块,具有一定的压力补偿作用,使滴灌带前后的水流速度更加均匀,提高了灌溉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砺行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砺行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9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