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7945.4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5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曹维府;陈秋鹏;杨楚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烟管 防雨罩 环形回收槽 废油 回油管 风机 烟管 本实用新型 排油组件 横直 回收 联接 生产成本低 油污污染 回收桶 排油阀 排油管 竖直部 冷凝 联通 内壁 排出 伸入 油烟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包括L型导烟管,设于L型导烟管一端的的风机,设于L型导烟管另一端的防雨罩,及与L型导烟管联通的排油组件;防雨罩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回收槽,环形回收槽的一侧联接有回油管,回油管远离于防雨罩的一端伸入L型导烟管内;L型导烟管包括竖直部及与其联接的横直部,排油组件位于横直部的下方,且远离于风机。本实用新型使得油烟经过风机排出冷凝后,沿防雨罩内壁流到环形回收槽内,再经回油管流到L型导烟管内,最后通过排油管,排油阀排放至回收桶,不会造成油污污染,明显的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同时,该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油回收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设备中,油烟经风机排出后,在烟管防雨罩的内壁冷却凝结,变成液态油滴,最终沿防雨罩内壁流到地面,日积月累,在地面形成大片油污,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包括L型导烟管,设于所述L型导烟管一端的的风机,设于所述L型导烟管另一端的防雨罩,及与所述L型导烟管联通的排油组件;所述防雨罩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回收槽,所述环形回收槽的一侧联接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远离于所述防雨罩的一端伸入所述L型导烟管内;所述L型导烟管包括竖直部及与其联接的横直部,所述排油组件位于所述横直部的下方,且远离于所述风机。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油组件包括排油管,与所述排油管联接的排油阀,及回收桶;所述回收桶位于所述排油阀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油管与所述回收桶通过螺纹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油管与所述横直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焊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回收槽的宽度为5mm-15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回收槽的深度为3mm-10m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回油管为圆形管。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回油管与所述竖直部之间的水平夹角为30°-75°。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环形回收槽与所述防雨罩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回油管与所述环形回收槽为一体成型结构或焊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L型导烟管,设于L型导烟管一端的的风机,设于L型导烟管另一端的防雨罩,及与L型导烟管联通的排油组件;防雨罩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回收槽,环形回收槽的一侧联接有回油管,回油管远离于防雨罩的一端伸入L型导烟管内,L型导烟管包括竖直部及与其联接的横直部,排油组件位于横直部的下方,且远离于风机;使得油烟经过风机排出冷凝后,沿防雨罩内壁流到环形回收槽内,再经回油管流到L型导烟管内,最后通过排油管,排油阀排放至回收桶,不会造成油污污染,明显的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同时,该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大力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排油烟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回收废油的烟管装置的剖视图。
10 L型导烟管 11 竖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7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层过滤的可调式水气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