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层盘室缺封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5759.7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6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曹维拯;张红梅;杨永森;李博;曾凡艳;耿聪颖;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文颖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泾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镍钛支架 封堵器 阻流膜 下盘 本实用新型 单层盘 上盘 红细胞 收口 镍钛合金 高流速 内皮化 钢套 溶血 植入 阻挡 血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层盘室缺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镍钛支架,镍钛支架由上盘、下盘及两者之间的支撑腰组成,上盘的截面设有阻流膜;下盘的边缘由中部的钢套收口,或下盘的截面设有阻流膜。本实用新型中的阻流膜能够直接接触并阻挡血液,杜绝了红细胞以较高流速撞击镍钛支架的现象,可以有效降低溶血的发生几率,具有临床使用意义、提高封堵器内皮化速度、减少镍钛合金的植入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层盘室缺封堵器,用于室间隔缺损的内科或外科治疗。
背景技术
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因胚胎时期发育不完全,从而在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路,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20%左右。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常用医疗器械,其主体支架一般由具有良好形状记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的镍钛合金丝所编织的网经热处理定型而成,包括上盘、下盘和支撑腰等三部分,上盘、下盘分别通过不锈钢套扎紧,主体支架内部一般缝有一层或多层阻流膜。
现在市场上的室缺封堵器,阻流膜一般位于镍钛支架内部,但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压差较大,发生血液交通时,流速通常较快。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红细胞以较高的速度首先撞击的是镍钛支架,而镍钛支架具有一定的金属强度,可能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所谓的“溶血”现象。
如果以阻流膜覆盖于镍钛支架之外,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镍钛支架,虽能降低溶血的发生概率,但当封堵器收入输送鞘管时,因镍钛支架具有自膨胀特性,阻流膜被镍钛支架撑开,镍钛支架挤压阻流膜与管壁摩擦,一定程度上将减弱封堵器的过鞘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室缺封堵器减少低溶血发生概率的同时,保证封堵器的过鞘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层盘室缺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镍钛支架,镍钛支架由上盘、下盘及两者之间的支撑腰组成,上盘的截面设有阻流膜;下盘的边缘由中部的钢套收口,或下盘的截面设有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上盘的边缘为单层结构时,其截面设有一层阻流膜;上盘的边缘为双层结构时,其截面设有两层与双层结构相对应的阻流膜。
优选地,所述支撑腰的截面设有一层阻流膜。
本实用新型中的阻流膜能够直接接触并阻挡血液,杜绝了红细胞以较高流速撞击镍钛支架的现象,可以有效降低溶血的发生几率,具有临床使用意义、提高封堵器内皮化速度、减少镍钛合金的植入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单层盘室缺封堵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透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植入时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单层盘室缺封堵器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透视图;
图8为实施例3提供的单层盘室缺封堵器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5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SFUE巨量无痕提取技术的毛囊提取机
- 下一篇:一种花萼形吸脂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