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箱式CT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92041.2 | 申请日: | 2018-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盛高科特种车辆(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A61B6/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架 检查床 床板 本实用新型 固定支撑座 扫描 铅防护层 滑环 横向扫描 整体固定 操作舱 发射源 接收端 铅防护 移动式 移动 使用率 铅房 遮护 驱动 分割 延伸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CT检查装置,包括分割为扫描舱和操作舱的箱式流动房以及设置在扫描舱内的CT检查机构,所述的CT检查机构包括扫描架和检查床,所述的扫描舱设置有外铅防护层;所述的扫描架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滑环以及用以将发射源和接收端遮护其中的内铅防护层,所述的检查床包括固定支撑座,以及与所述的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的床板,所述的扫描架与所述的检查床对应设置且沿所述的床板延伸方向受驱动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将扫描架,即滑环部分采用移动式设计,而将检查床采用整体固定设计,即床板不再移动而通过扫描架移动完成横向扫描,这样扫描架房的尺寸也就缩小了,扫描架房体积也减少,所需的做铅防护的体积也相对减少,提高铅房使用率,降低实际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式CT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CT设备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扫描、计算机、电源和附属设备。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X射线束通过准直器对人体或货物部位一定厚度层面进行横断扫描,每个探测器接收X射线透过组织或货物的衰减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即原始数据),并存入存储器。
但是,目前的CT设备还存在以下问题:
检查床的水平位移距离比较长,导致CT扫描机房系统的占地面积较一般射线大得多,造成实际运营、使用成本升高。而且目前常用的安装高精度DR(Digital Radiography)/CT (computed Tomography)系统设备的装置是在固定式房屋内,不可移动,灵活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箱式CT检查装置有效减少空间要求,降低运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CT检查装置,采用流动设计,提高其流动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箱式CT检查装置,包括分割为扫描舱和操作舱的箱式流动房以及设置在扫描舱内的 CT检查机构,所述的CT检查机构包括扫描架和检查床,所述的扫描舱设置有外铅防护层;所述的扫描架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滑环以及用以将发射源和接收端遮护其中的内铅防护层,所述的检查床包括固定支撑座,以及与所述的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的床板,所述的扫描架与所述的检查床对应设置且沿所述的床板延伸方向受驱动往复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流动房为集装箱、货箱或车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流动房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举升油缸,所述的举升油缸竖直设置且在活塞杆底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的流动房底部设置有高度可调支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外铅防护层为固定设置在流动房内壁面或者夹层中的0.5-10mm厚的铅板,所述的内铅防护层由0.5-10mm的铅板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铅防护层为筒状且与所述的滑环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铅防护层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的发射源和接收端对应设置的两个随动保护部,所述的随动保护部为内开口盒状或圆弧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铅防护层包括与机体固定连接的筒体部以及与两个分别与所述的发射源和接收端对应设置的随动保护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床板长1-5m,其与所述的扫描架较远端与固定支撑座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床板伸出固定支撑座之外部分的悬空段长度为0.8-4.8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扫描架的驱动机构包括与床板对应设置的滑道,对应设置在扫描架底部的滑块,以及对应设置的齿轮齿条驱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盛高科特种车辆(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邦盛高科特种车辆(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920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