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苯类废气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4415.6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2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杰;钱荣忠;杨西;朱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宜热纵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G5/46;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活性炭吸附塔 催化燃烧床 本实用新型 含苯废气 风冷器 冷冻机 相通 废气净化系统 供热气体腔 受热气体腔 催化燃烧 电加热器 含苯类 进口 出口 净化系统结构 燃点 高温烟气 净化系统 净化效率 烟气换热 逐级降温 换热 吸附 加热 烟囱 排放 新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苯类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换热器、风冷器、冷冻机、活性炭吸附塔;换热器的受热气体腔进口与含苯废气源相通,换热器的受热气体腔出口经电加热器与催化燃烧床的进口连接,催化燃烧床的出口与换热器的供热气体腔进口相通,换热器的供热气体腔出口依次经风冷器、冷冻机与活性炭吸附塔的进口相通,活性炭吸附塔的出口与烟囱相通。基于本实用新型净化系统,待处理含苯废气经换热器与催化燃烧的烟气换热后、再经电加热器加热至燃点后进入催化燃烧床进行催化燃烧,高温烟气在换热器与新鲜含苯废气换热,再经风冷器、冷冻机逐级降温,进入活性炭吸附塔吸附,达到排放要求。本实用新型净化系统结构简单,净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苯类废气净化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的含苯类废气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苯储罐区域内或其它情况下,当卸苯时会产生大量含苯废气。含苯废气具有强烈的气味,若不对这类废气进行有效控制而任其扩散排放,不仅危害工人健康,而且污染大气环境。
目前,苯类废气净化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冷凝法、吸收法、燃烧法、催化法、吸附法等。冷凝法要求废气中有机物浓度高,一般有机物浓度要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ppm,此法不适用于低浓度有机废气。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大部分有机废气不宜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要求吸收剂具有低挥发性、与吸收组分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吸收剂吸收饱和后经解析或精馏后重新使用,但要选择廉价、高效的低挥发性吸收剂也比较困难,同时二次污染问题较难解决,净化效果不理想。直接燃烧法,又称为热氧化法、热力燃烧法,是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将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700~800℃),驻留一定的时间(0.3~0.5秒),使可燃的有害物质进行高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该方法工艺简单,但不适用于低浓度废气且是明火装置。催化法是把废气加热到200~300℃,经过催化床催化燃烧转化成无害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催化法不使用明火装置,起燃温度低,节约能源;净化率高,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好;装置体积小,占地面积少;设备的维修与折旧费较低。
苯排放标准很低,如江苏规定应低于6mg/Nm3排放,上海则已经将排放标准降低至1mg/Nm3,只通过催化燃烧往往无法实现达标排放;吸附法大多采用活性炭吸附,该方法设备简单、投资小,但仅仅靠吸附法也很难达标排放。综上所述,针对含苯废气的特点和难点,单一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净化要求,需要将多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以实现在满足净化率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含中低浓度含苯类废气处理技术净化效率低、存在二次污染、有明火装置等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无明火的处理含中低浓度苯类废气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苯类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催化燃烧床1、换热器2、风冷器4、冷冻机5、活性炭吸附塔6;所述的换热器2的受热气体腔进口与含苯废气源相通,换热器2的受热气体腔出口经电加热器3与所述的催化燃烧床1的进口连接,催化燃烧床1的出口与换热器2的供热气体腔进口相通使催化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与待处理的新鲜含苯废气进行换热,换热器2的供热气体腔出口依次经风冷器4、冷冻机5与活性炭吸附塔6的进口相通,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塔6的出口与烟囱相通。
优选的,在所述的换热器2和含苯废气源之间的进气管路上设有第一风机7,第一风机7进气口与含苯废气源相连,第一风机7的出气口与所述的换热器2的受热气体腔进口连接。
在所述的含苯废气源和第一风机7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阻火器8。
优选的,在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塔6的出口与烟囱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二风机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宜热纵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宜热纵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4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