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82824.2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99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肖利峰;黄桂平;张体强;李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1/02 | 分类号: | G01C1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光轴 闪光灯 反光罩 透镜组 匀光器件 壳体 投射 摄影测量系统 壳体内壁 焦平面 造型灯 点器 嵌装 透镜 被测物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 电源控制箱 光敏触发器 横向中心轴 放大图像 工作效率 螺钉安装 人工标志 同轴套装 有效解决 布设 倒立 重合 左端 耗时 损伤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有效解决手工布设人工标志点耗时,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易损伤被测物体表面,误差大的问题,电源控制箱的上部有光敏触发器,反光罩嵌装在壳体的左端面上,透镜组嵌装在壳体的右端面上,壳体的横向中心轴为中心光轴,中心光轴依次穿过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的中心,闪光灯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内壁上、闪光灯的中心与反光罩的焦平面重合,造型灯同轴套装在闪光灯左侧,匀光器件置于反光罩的焦平面右侧的中心光轴上、且位于闪光灯的右侧,匀光器件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放置有投射模板,投射模板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有透镜组,透镜组固定在壳体内壁上,通过透镜构成倒立放大图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
背景技术
利用摄影测量系统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时,必须利用专业量测数码相机对物体进行拍摄照片,拍摄照片能否被测量系统识别是达到精确测量目的必要条件。而要识别照片就必须需要照片上面有相应的特征点,
目前,在摄影测量系统中,低精度测量可以使用物体本身的特征作为测量特征,但对高精度测量和物体空间描述来讲,物体本身的特征是不够的;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在被测物体上增加具有明显特征的人工标志点来辅助测量过程的完成。但在被测物体上布设人工标志点存在以下问题:
1)手工布设人工标志点十分耗时,特别是在对大尺寸物体测量时(比如在对40米口径天线测量时可能要布设几千甚至上万个标志点),布设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2)测量完成以后还要除去标志点,也需要时间,还可能带来对被测物体表面造成损伤的巨大风险。
3)在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粘贴人工标志点密度可能不够,造成测量误差增加。
因此,如何解决在被测目标上布设特征点,保证对被测目标的识别,保证摄影质量和摄影准确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可有效解决手工布设人工标志点耗时,工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易损伤被测物体表面,误差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摄影测量系统光学投点器,包括电源控制箱和光学投射器,电源控制箱的上部有光敏触发器,电源控制箱和光学投射器通过电缆相连接,光学投射器由壳体、反光罩、闪光灯、造型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构成,壳体内从左向右依次排列有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反光罩嵌装在壳体的左端面上,透镜组嵌装在壳体的右端面上,壳体的横向中心轴为中心光轴,中心光轴依次穿过反光罩、造型灯、闪光灯、匀光器件、投射模板和透镜组的中心,闪光灯通过螺钉安装在壳体内壁上、闪光灯的中心与反光罩的焦平面重合(闪光灯置于反光罩的焦平面和中心光轴交汇处时,焦平面和中心光轴交汇处即为反光罩焦点),造型灯同轴套装在闪光灯左侧,造型灯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cm,匀光器件置于反光罩的焦平面右侧的中心光轴上、且位于闪光灯的右侧,匀光器件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放置有投射模板,投射模板与匀光器件的间距不超过5mm,投射模板右侧的中心光轴上有透镜组,透镜组固定在壳体内壁上,投射模板置于透镜组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如透镜组焦距是90mm,则模板距离透镜组在90至180mm之间),投射模板放在透镜组的一倍与二倍焦距之间,通过透镜构成倒立放大图像。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摄影测量系统对被测目标进行测量时,直接把成千上万个光学标志点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这些点都可以被系统量测相机快速识别,特别适合于对表面形状进行快速和准确的检查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投射模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辰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82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