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清理耙杆的耙式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8933.7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6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冬;王志敏;宁光忠;闫振邦;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新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5/04 | 分类号: | F26B25/04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聂智良 |
地址: | 4544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耙杆 敲击棒 耙式干燥机 自清理 本实用新型 转动轴 耙齿 可拆卸设置 来回滑动 设备领域 固定处 滚动槽 加强筋 对壳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清理耙杆的耙式干燥机,属于耙式干燥机设备领域,包括壳体、转动轴、耙杆、耙齿、敲击棒,所述耙杆设置有可供敲击棒来回滑动的滚动槽,耙杆与转动轴固定处设置有加强筋,敲击棒设置有耙杆清理箍,耙杆清理箍可拆卸设置在敲击棒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实现了耙杆的自清理,减少了敲击棒对耙杆耙齿的冲击,而且可以对壳体两端的物料进行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耙式干燥机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清理耙杆的耙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耙式干燥机内部一般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设置有转动轴、叶片,叶片设置有耙杆、耙齿,每隔数分钟交替正反向转动,将粘附在壳体内部的物料刮下混合;叶片之间通常自由放置四根敲击棒(又称辗辊),敲击棒落下打击叶片,将粘附在叶片上的物料震落,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叶片的耙杆为空心管焊接在转动轴上,耙齿焊接在耙杆上,但敲击棒为实心轴,敲击棒在转动击打叶片的过程中,耙齿耙杆容易产生弯曲、脱焊的现象。这就需要一种能自动清理耙杆又不会对叶片造成较大冲击的耙式干燥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清理耙杆的耙式干燥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自清理耙杆的耙式干燥机,包括壳体、转动轴、耙杆、耙齿、敲击棒,所述耙杆设置有可供敲击棒来回滑动的滚动槽,耙杆与转动轴固定处设置有加强筋,敲击棒设置有耙杆清理箍,耙杆清理箍可拆卸设置在敲击棒上。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槽还设置有导向槽,敲击棒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与导向槽横截面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槽两侧设置有流线型卡块,卡块上设置有缓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为液压缓冲器,卡块上设置有螺孔,液压缓冲器包括外缸体、活塞杆、冲击头,外缸体上设置有外螺纹,螺孔与外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敲击棒两侧固定设置有刮料板,刮料板与壳体间隙配合。可以刮掉壳体两端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刮料板呈一字型或者Y字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敲击棒在耙杆内的滚动槽内按导向槽滚动或者滑动,滚动或者滑动到极限位置均有缓冲器缓冲,防止造成较大冲击,耙杆清理箍可以清理掉耙杆上的物料,实现了自动清理耙杆又不会对叶片造成较大冲击的敲击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构造合理,实现了耙杆的自清理,减少了敲击棒对耙杆耙齿的冲击,而且可以对壳体两端的物料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C的放大图。
图6为Y字型刮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流线型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向槽和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液压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转动轴,3、耙杆,4、耙齿,5、敲击棒,6、加强筋,7、刮料板,8、滚动槽,9、耙杆清理箍,10、液压缓冲器,11、卡块,12、导向槽,13、定位块,14、外缸体,15、活塞杆,16、冲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新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焦作新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8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