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78862.0 | 申请日: | 2018-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1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何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日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单元 固定单元 限位开关 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 立体车库 接触式 铜排 板簧组件 充电插头 可调节性 实时调整 控制器 触碰板 电极板 连接件 容错率 板簧 触发 关断 接通 电源 检测 开通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移动单元、固定单元、电源、控制器和充电插头;所述移动单元集成在第一支柱上,移动单元包括限位开关、板簧组件和电极板;所述固定单元包括触碰板和铜排。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限位开关来检测移动单元和固定单元的相对位置,在其到达系统允许的范围内时接通,否则关断,保证了系统在板簧和铜排在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开通,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限位开关的触发行程具备了可调节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实时调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容错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居民的电动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及城市空间的规划跟不上节奏,导致停车问题突出,尤其针对立体车库等智能车库,停放电动汽车后,充电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急需解决。
由于立体车库中停车托盘是可活动式设计,故每一部车停放进托盘后,托盘需带动移动充电装置移动然后与固定充电装置对接贴合以便实现充电,但现有的充电装置大多没有设置定位机构,这样每次对接的位置会存在误差,影响充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接触式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移动单元、固定单元、电源、控制器和充电插头,其中固定单元连接电源和控制器,移动单元通过充电插头与待充电设备连接并受控于控制器;所述移动单元集成在第一支柱上,移动单元包括限位开关、板簧组件和电极板;所述限位开关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第一支柱的顶部;所述板簧组件设置在第一支柱的侧边,板簧组件由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组合而成,第一板簧和第二板簧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电极板固定在第二板簧的凸面侧;所述固定单元集成在第二支柱上,固定单元包括触碰板和铜排;所述第二支柱的相对第一支柱的一侧固定有铜排安装板;所述触碰板设置在铜排安装板的顶部;所述铜排固定在铜排安装板与电极板相对应的位置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柱安装在汽车托盘上,第二支柱安装在车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柱安装在车库内,第二支柱安装在汽车托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开关为行程开关或者接近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触碰板通过螺栓副与铜排安装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簧的凹面侧固定有导向板,第二板簧的凹面侧固定有导向槽,导向板滑动插设在导向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合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副固定在第一支柱上,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沿X方向的腰型孔,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旋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沿Y方向的腰型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限位开关来检测移动单元和固定单元的相对位置,在其到达系统允许的范围内时接通,否则关断,保证了系统在板簧和铜排在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开通,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限位开关的触发行程具备了可调节性,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实时调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容错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日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日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788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